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婆媳两代接力的坚守与奉献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2-01-10

说起“荷花”家庭辅导站,在周铁镇洋溪渎区一带可谓小有名气、好评如潮,婆媳两代接力,一办近三十年,为乡邻分忧,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份坚守与执着,这种爱心与奉献,成为一段感人佳话。

婆婆陈荷芬:晚霞洒金辉 春雨润嫩枝

陈荷芬今年已82岁,1958年从事教育工作,1993年退休回到太湖边邾渎老家后,看到乡邻忙于生计无暇管孩子,每到节假日孩子们时不时会闹出点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她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征得丈夫的同意,决定利用自家的空房办一个家庭辅导站。

因为俩口子都是退休教师,教孩子自有一套,孩子们乐意来,家长也放心。再加渎区的村庄大、人口多,开班第一天就吸引了30多个孩子,把两间门厅挤得满满的。陈荷芬的家庭辅导站一办就是廿七八年,她始终如一,辅导作业、开展活动,既抓文化学习的补差补缺,更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她前后花费2万余元添置图书与活动器材,组织学生读书、看专题教育电视片,提供器材指导他们打羽毛球、跳绳、下棋。自家的门厅是课堂,门前水泥地是运动场。时不时还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参观书画展览、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公共场所搞环境卫生,走进现代农业设施园地实践体验。每逢春节,她自己掏钱购买礼品,带领孩子们到村老年活动室慰问拜年,打扫老年人活动场所,培养孩子们尊老敬老、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每到节假日是陈老师最忙碌的日子,学校放假她的家庭辅导站开业,每年总有70到80个下午开班辅导。孩子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许多孩子考进了高中、大学或到外地工作,回家时总不忘来看望陈老师,感谢她曾经留给他们快乐记忆与无私帮助,不少家长时常拿着礼品登门感谢,陈教师总说:我老两口退休工资用不了,礼不收,心意领了。我办这个辅导站就是想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尽点力。

随着年龄增高,病魔也不时来光顾她,摘子宫、切盲肠、手臂跌断,后来还有心脏病、糖尿病、腰间盘突出、三处骨质增生,长年疼痛不止。但她初心不改,从没间断办家庭辅导站。在她的影响下,老伴许鸿钧老师也成了她最忠实的助手,虽身患癌症,也乐在其中。组织比赛当裁判,外出参观安排行程,总结交流帮写材料,布置辅导站、接待家长、打扫卫生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后来老许别出心裁,给家庭辅导站起了个“荷花”的站名,一是老伴名字中有“荷”,二是希望辅导站像荷花一样美而不艳,清香沁人。从此“荷花”家庭辅导站名声在外,邻近村庄、企业中外来民工的家长也都把孩子送来。

因成绩突出,陈老师两次被评为市先进老园丁。至今在当地提起她,人们仍交口称赞!

儿媳许静亚:接力辅导站,续写奉献歌

许静亚,洋溪小学教师,2015年退休。一年前公公因病去世,看到婆婆陈荷芬因年事已高、病魔缠身,办辅导站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便主动对婆婆说:我退休了,你的“荷花”家庭辅导站会继续办下去,今后你做顾问,我当主角。

其实前几年只要回家,看到公婆俩为办站忙忙碌碌,许老师总会自觉地帮一把。在婆婆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她渐渐对婆婆执着办站有了更多的理解,渐渐也爱上了这个别样的教育阵地。正式“接班上岗”的第一天,她暗下决心:婆婆树起的这面旗帜不能倒,我是接班人,我要让婆婆放心。

接力办站的6年中,许老师一直把每个来站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真诚对待,亲切关爱,热忱帮教,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平时常在课前课后与孩子们亲密交谈,了解他们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和烦恼。久而久之,孩子们消除了思想顾虑,有什么想法都会向她倾诉。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迷恋手机游戏、贪玩厌学的也多了。为帮这些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愿意来辅导站,还能留得住,她听取意见,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寓教于乐,以趣促学。她自掏腰包添置一些新的活动器具,按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的趣味竞赛,激发进取心,增强耐挫力。她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体验实践活动。带着学生登上太湖堤坝观赏湖光山色,认识渎区独特的地理与土质环境;参观新农村建设项目与村史馆,展望乡村发展美好未来;到邾渎蜜橘园听果农们讲解修枝、培土等知识,参与采摘,分享收获的喜悦;走进益乾农庄智慧大棚,感受滴灌、控温、营养液栽培等高科技现代农业;去农民广场放风筝,体验放飞的快乐。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爱乡爱民的情感,也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每一次活动回来讨论时热闹非凡,说起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手舞足蹈,情真意切,再写作文,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许老师安排了一项系列教育活动:举办故事会,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发展史,引导孩子们感恩党、热爱党,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组织收看网络直播课“我爱红领巾”、“我眼里的中国”、“我的祖国在强大”,了解祖国发展成就,树立我为祖国作贡献的豪情壮志;收集图片,组织“中国梦”讨论会、诗文朗诵会,激励孩子们立志成才,逐梦未来。在这些沉浸式的活动中,孩子们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学习成长的心气更高了。

办辅导站,与孩子们相处,用真心换真情。说起孩子们的转变与成长,许老师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没有辜负婆婆的期望,她欣慰,她自豪!婆婆也忍不住时常夸赞她办站有想法、有办法,“荷花”依然在太湖之滨绽放。

陈荷芬、许静亚——婆媳两代退休老师,用近三十年时间做同一件事,是因为她们心中都有爱,甘愿为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做点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可信赖的人陪伴,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扶一段送一程,她们的余生也因此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意义!(吴荣辉)

上一篇:裴仲明:身残志坚情系关工
下一篇:刘志菊:“三心”之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