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空间
前些年校外辅导培训乱象,已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热点问题。五花八门的校外培训辅导班,违背教育的公益属性,胡乱收费、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诱导用户评价,用“超纲教学”“超前输入”“应试教学”“题海战术”等,严重破坏了教育的正常生态。家长们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从众跟风,不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和个性差异,不管要交多少钱,迫使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班。不堪重负的学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整个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中小学生的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去年6月国家重拳出击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教育部门发布“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这是国家大力度改革教育制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政策保障。 “双减”政策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道德情操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业。“双减”政策将会给国家下一步教育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提升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主动探索,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减少了家长接送孩子、检查辅导批改作业的负担。节假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爱。有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并且能够让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现在学校都开展了延时服务,一是基本托管服务:做作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二是拓展服务:体育、艺术、科普、娱乐游戏等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发展特长,把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科学引导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校外教育辅导站和老教师家庭辅导站提供了机遇。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因此节假日校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减”背景下,学校与村、社区要相互支持与配合,承接好中小学生校外教育责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贴近学生、家长需求的教育活动。校站联动、共建共育,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参加村、社区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文体活动,丰富学生“双减”后的校外生活。老教师家庭辅导站原本就是为学生在节假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弥补了农村孩子校外教育缺失的短板。因为老教师都是无私奉献,所以深得家长的欢迎。根据“双减”的要求,家庭辅导站从内容和形式上也要转型,要探索如何从单纯的学科辅导,转变到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来,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必要时也可以和村社校外辅导站结合起来,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减”政策的实施,家长更轻松,孩子更快乐。期盼通过整治能建立教育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还教育领域的一方净土,还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空间。(徐舍镇教育关工委 宋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