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喜迎二十大,追梦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集锦(四)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2-08-08

张渚镇主题教育活动有声有色。该镇关工委从7月25日至31日,在全镇18个村、社区集中开展主题教育和法治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明确圆梦的努力方向,为学生们送上暑期的“文化食粮”和“精神大餐”。在主题宣讲报告会上,学生踊跃参与,纷纷献上诗歌朗诵、乐器演奏、歌舞表演等才艺节目和书画摄影作品。在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学生们在“喜迎二十大,追梦向未来”的横幅上郑重签名,高歌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红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活动期间,张渚镇老干部党总支张渚支部与西街社区党支部结对互动,向社区优秀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捐资5000元。五洞村组织学生参观村史馆和市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专题展览。

高塍镇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从7月26日至30日,该镇关工委组织25位宣讲员开展了17场暑假主题教育宣讲活动。村、社区主题宣讲覆盖率、PPT课件使用率均达100%。在活动中,他们按照镇、村企、学校关工委“三位一体”的模式,相互沟通对接,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安全、防疫“五落实”。注重主题宣讲的仪式感,每个宣讲会场都悬挂国旗和主题横幅,精心组织学生签名宣誓,还安排了文艺节目表演。主题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使学生乐意来、留得住、学得好,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新建镇各村主题教育活动相继开展。7月4日至7日,该镇新建、路庄、臧林、南塘、留住、闸上6个村相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村党总支书记均亲自到会,为学生们作开班动员;老教师宣讲员和派出所民警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和法治安全教育。各村关工委还对本学期的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臧林村组织学生参观抗日英雄李复故居,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新街街道关工委开展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他们从7月5日起,组织主题教育宣讲团成员分赴南河、堂前、归径等7个社区和村作主题宣讲。他们有的以“红船故事”开头,开启了一段回顾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党路征程;有的以新旧对比的方式畅谈国家和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的从钱学森、周恩来、任正非、潘氏三杰等杰出人物的励志故事入手,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万石镇关工委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7月21日,该镇关工委组织各村、企、学校关工委负责人和“五老”骨干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议,学习中办国办《意见》,总结今年上半年关工委工作,部署暑期主题教育活动。镇党委组织委员戴旦参加会议并讲话,肯定关工委工作取得的成绩,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爱党爱国的有用人才。

丁蜀镇关工委举办老少同台朗诵演讲比赛。7月21日,他们举办“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老少同台朗诵演讲比赛,20名老教师和在读学生纷纷登台,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高昂的士气和稳健的台风,讴歌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立志成才报国的坚定信心。比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向参赛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官林镇关工委开展主题教育实践体验活动。7月16日,他们组织15对亲子家庭在“青禾”复兴少年宫开展传承剪纸技艺和采摘体验活动。邀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传统剪纸知识,手把手教学生描绘轮廓、剪出形状。还组织大家前往生态园了解梨树种植情况,品尝亲手采摘的梨子,感受劳动的艰辛。8月1日,他们又组织20多名学生到武警某部野外综合训练场,观看部队队史记录片,参观部队装备和营房内务,观摩官兵现场架桥、刺杀操演练,进而增强国防观念。

西渚镇关工委举行主题演讲比赛。7月26日,该镇关工委举行“喜迎二十大,追梦向未来”演讲比赛。12名参赛学生围绕主题,有的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有的赞扬祖国的日益富强,诉说内心的浓浓爱国情。不仅展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更表达了对党、对国家浓浓的热爱之情。他们还到全国文明村白塔村参观学习,领略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屺亭街道关工委举办“喜迎二十大,童心共悦读”主题活动。7月5日至8日,他们先后在广汇、奔马、东郊、五星等社区举办“喜迎二十大,童心共悦读”主题阅读活动,并特邀困境学生一起参加。通过党史学习、观看电影、集体阅读、心得分享等,探寻历史人物、再现党史大事、感受读书魅力。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的同时,从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多方面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杨巷镇聚焦“银色力量”培育时代新人。该镇关工委将“银色力量”建设作为核心工作进行推动,所有村、社区均建立了“银色力量”工作室。这批“银色力量”全都是“五老”成员,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教材”。他们从7月19日起连续4天在全镇18个村和社区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参与的“银色力量”有百人之多,受教育青少年2000余人。他们依托千年古村琅玕、杨巷古街、杨巷人文馆、钱松喦艺术馆等文化资源,以及味“稻”小镇、“梦之源”生态农庄、杨巷高新农业产业园等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新农村建设巨大成就,提升思想素质。(市关工办)

上一篇:芳桥街道团工委聚力打造“梦想小屋”
下一篇:“喜迎二十大,追梦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集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