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刘巾治:巾帼夕阳化雨露 爱心润泽育新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3-02-13

老教师刘巾治原执教于市行知实验学校,2003年退休后她教书育人的初心未变,关爱学生的热情不减,多年来一直坚持办家庭辅导站。熟悉她的人都说,刘老师真是个关工热心人。

刘老师辅导的对象不分地域。不管城市乡村,来者不拒,有求必收。一天,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外甥登门拜访:“刘老师,好不容易找到你了,这孩子数学不好,想请你辅导辅导。”刘老师二话没说就收下了。过了几天,又有几位家长带着3个四年级的男生前来,她又收下了。她辅导的学生,许多是慕名而来,也有的是她“捡”来的。有一次,刘老师在红塔公交站候车,碰到了也在候车的母子俩,交谈中得知孩子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母亲因此心里很着急。她就提出让自己来义务辅导这个孩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刘老师对学生进行按需辅导。一位学生做数学题目很粗心,刘老师指出了他的问题,渐渐地,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可是他语文更差,错别字多,见到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写。刘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但对孩子们犯难的作文,也有自己的辅导方法。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敬佩的一个同学》,这个学生三句话就写完了作文。刘老师一看,这算什么作文呀!于是就与该学生交谈:“你为什么敬佩他?”“因为他歌唱得好。”“他歌为什么会唱得这样好?”“因为他学得认真呀!”“他是怎么样认真的呢?”“每次他总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歌谱歌词抄下来,还要多唱几遍。有一次同学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抄歌词,我在旁边等他一起玩,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走了,过了一会儿去看看他还在抄,他就这样认真学唱歌,所以他唱歌唱得很好。”刘老师说:“你把刚才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作文了吗?”以后碰到作文,她就这样启发该学生。慢慢地,该学生的作文从不及格上升到了70多分。

刘老师十分注重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一次,学校布置了学包饺子的作业。她特意准备了饺子皮和馅料,手把手教学生包饺子。孩子们有的折皱太大饺子包得不象样,有的贪心想多放点馅,结果这边刚捻拢另一边馅就跑出来了。他们着急地说:“老师你包的饺子真漂亮,我们怎么不行啊!”她一边让他们别着急,一边耐心地讲解要领。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别提多高兴了。

一次,学生小吴来刘老师家里做作业,看到他40道解方程计算题只做对了10道,刘老师详细辅导了近两个小时,小吴才勉强学会。她与小吴家长通电话,说孩子基础太差,让家长多安排些时间让小吴到她家去做作业。家长说小吴在体育馆训练,自己要上班,没功夫去接送。于是,刘老师又当起了义务接送员。以后的日子里,她每天步行20分钟去体育馆接小吴。每次接回家,总是先递给小吴一份点心,待小吴吃完才开始辅导。她表扬小吴在体育训练中的拼搏精神,勉励小吴学习上也要以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经过辅导,小吴的各门功课都有了进步。当发现小吴稍有点进步就滋生了自满情绪时,她又耐心开导,帮助小吴端正了学习态度,并在期中数学考试第一次获得了及格的成绩。就这样,她对小吴的辅导坚持了3个多月,直至小吴结束体育训练回原学校上学。

在刘老师不辞辛劳的精心辅导下,一茬茬新苗在茁壮成长。她说:“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常在眼前浮现,我已与孩子们建立了不舍的感情。”(周 文)

上一篇:李建良:平凡生光辉 初心耀党徽
下一篇:杜洪兴:学校关工委工作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