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在心中 矫正在点上
市公安局关工委徐舍派出所关工站 高晓忠
我自2015年从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民警退休后即转岗担任徐舍派出所关工站副站长、徐舍镇关工委副主任,2022年3月成为社区矫正“陶晓爱”讲师团的成员。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以来,我积极参加镇司法所和市方圆帮教中心举办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对《社区矫正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认识能力水平,保持与社区矫正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经常为社区矫正对象上法治课,参与社区矫正矫情分析研判,落实帮教矫正工作措施。几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做基层工作时间长及经验、威望的优势,用心用情真诚帮教感化,帮助因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10多名涉罪青少年走上正道,解除矫正。具体有以下三点做法:
善解心结。青少年一旦失足,多数人会有负罪感,心里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个“结”。如果这个“结”不能解开,轻则不利于社区矫正,重则可能我行我素,甚至破罐破摔。我们社区矫正志愿者要学会善解心结,帮助矫正对象拨开云雾见太阳,这样社区矫正才能取得预期成效。2021年5月,我与犯诈骗罪判处缓刑接受社区矫正的许某(未婚女青年,宜兴一家培训机构的试用期老师)结对帮教,在签订协议、谈心谈话过程中,许某担心帮教会不会使自己的工作婚姻受影响,提出在帮教中能不能照顾“面子”。我心领神会,在帮教工作方式方法上作些调整,不直接上门,不到单位见面,通过手机、电话、短信、微信途径与她交流沟通,了解思想、工作、家庭等情况,经常与她唠叨,希望她放下包袱,学好法律,迷途知返,珍惜当下,规规矩矩做事,用勤劳和智慧去奋斗致富。通过一年多的结对帮教,许某心灵受到洗涤,人生得到引领,重拾自信,敬业爱岗,用实际行动顺利解矫并成为正式的培训老师。
引领人生。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特殊群体,需要通过我们的帮扶帮教工作,让他们感受温暖,树立起信心。为此我始终把人生引领作为帮教工作的重点,不仅自己主动担当带头做,还根据帮教工作的实际,动员和带领其他老同志一起参与,帮助更多的矫正对象按时解矫、提前解矫。2021年—2023年,我镇分别有8人、7人、6人接受社区矫正,我连续三年把调研获得的信息向镇关工委汇报,都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专门举办结对帮教仪式,我与其他八名“五老”采取“二帮一”或“一帮一”形式,分别与矫正对象签订《结对帮教协议书》,对参与帮教的“五老”进行业务培训。在实施帮教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具体做到“四个一”,即:上好一堂法治课,搞好一次家访,与矫正对象交一对好朋友,帮矫正对象寻找一份工作。三年中,通过帮教引导,21名社区矫正对象表现较好,无一在“啃老”。
排忧解难。社区矫正对象在走向新生活的过程中,忧虑、困难是难免的,仅靠自身往往心有余力不足,需要我们参与帮教的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去年6月,与我结对的面的车驾驶员李某因超载及人货混装,被交警部门查扣,李某想请我通通关系,把车拿出来。我借此机会和他进行思想交流,让他知道面的车超载人货混运属于交通违法行为,并提醒他车辆老化不安全,不如到企业上班,学点技术,收入也有保障。他听了我的话,就到徐舍镇一家企业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觉得难以适应就离厂了。我得知情况后,耐心地说服开导他,启发他利用驾驶技能去学习叉车驾驶。李某得到启发,通过参加培训拿到叉车驾驶上岗证,应聘到高塍镇的金正电缆公司上班开叉车,月收入5000多元。矫正对象小吴在私营企业上班,由于上班时间与社区矫正“劳动日”不一致,请不到假,心事重重,想辞去工作。我们得知情况后,就与公司老板沟通协调,最后公司同意让小吴按时参加“劳动日”,且不扣工资。小吴工作安心,干劲更足了,现已成为上市企业的中层骨干。矫正对象唐某与我结对后进了环保企业,半年后谈上了女朋友,但女方提出要为她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否则要分手。唐某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于是思想波动情绪低落,在家闷闷不乐,父母亲急得团团转。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镇关工委领导汇报,在镇领导的“招呼”下,唐某的女朋友如愿到一家规模企业做了文员,女方父母同意了这门婚事,不久便结婚生子。唐某成家后刻苦钻研装潢技能,省吃俭用积累资金,自己办起了装潢公司,目前企业运行情况良好。
我觉得,社区矫正工作意义非凡,使命光荣。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要把矫正对象当作自己的家人朋友,带着感情做工作;要把矫正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使命,带着责任做;要把矫正过程当作自己的人生经历,带着思考做。当看到一个个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解矫,走向新生活,我倍感欣慰。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将成为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光发热的选项与追求。(高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