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助关工 最美夕阳红
近年来,宜城街道文峰社区活跃着来自宜城街道办事处机关的13名退休老同志,他们虽然年已花甲,但个个精神抖擞,积极投身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志愿服务中,演绎着最美夕阳红。
“三步同走” 争当合格“关工人”
去年,宜城街道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在退休老同志中开展了“乐龄扬辉志愿服务”活动,范淑云、赵小和、陆炳芳等13位老同带着关爱哺育的责任加入了文峰社区关工队伍。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们一是快速“充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细心领会上级关工部门的工作文件,提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掌握关工业务知识。二是熟悉情况。13位老同志分成三个工作小组,走学校、到小区、进家庭,通过听、看、查、问,熟悉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听取对社区关工工作的意见建议,寻找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路与对策,从而使自己进入角色更快,开展工作定位更准。三是交流学习。他们放下架子,虚心向从事多年的老关工学习,请他们传授工作经验。还走出社区,到关工工作做得比较好的谈家干社区学习取经,将怎样制定工作计划、怎样组织开展活动、怎样提高活动吸引力、怎样记录台账等关工“真经”一一记在本子上、印在脑子里,为有效开展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个共同” 努力服务社区关工
把社区当作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个新的工作岗位,这是这些“银发”老人的新理念。这些年,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努力为社区关工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共同研究关工计划。“银发”老人们定期不定期地同社区关工委一道探讨研究,制订切合社区实际,能让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都满意的关工计划。他们还主动利用社区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向居民征集意见建议,由此引起社会对社区关工工作的重视。“双减”政策实施后,他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等问题出谋划策。在他们的促动下,社区关工委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做到了全年工作有大计划,每月工作有小计划,遇到中心工作及时调整,使社区关工工作家喻户晓、同向前行。
共同培育关工队伍。面对前些年社区关工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些“银发”老人积极为社区出主意,想办法。在他们的倡导下,社区采取宣传动员发动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一批、上门走访聘请一批等方法,把有条件、有能力、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动员起来,让他们参加关工工作。同时还发挥自己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的人缘优势,积极为社区物色引进关工辅导员,发展壮大社区关工队伍。目前,文峰社区50余个居民小组都建起了关爱小组,已建成了一支有63名“五老”、49名志愿者组成的关工队伍,“五老”的知识优势、阅历优势、才艺优势、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欣欣向荣。
共同拓展关工平台。实践使“银发”老人们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社区少数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见效。于是,他们边工作、边探讨、边挖掘、边总结,积极协助社区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三大作用”。一是发挥好家庭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参加社会兴趣培训与参加社区活动的矛盾,他们不辞辛苦,深入小区和楼道,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和家长对开展社区关工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社区提出关工活动和其它课外活动错时安排,让家长提前了解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实践,这一建议得到了认可。二是发挥学校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到社区参加活动。这些“银发”老人经常到辖区学校走访,与学校一起商量假期开展社区关工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借助学校这一平台,把社区假期关工活动计划用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其早知道。三是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关工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他们经常走访辖区单位,时常联系企业老板,最大限度地帮助社区盘活能为社区所用的社会培训机构,借助他们的资源优势服务社区关工活动。目前已有15家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融入社区关工工作,把他们的可用资源无偿奉献给社区,为社区关工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种形式” 尽显“银发”活力
社区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二堂课。为建好这一课堂,这些“银发”老人带着对下一代的关爱情怀,主动作为献余热,用“三种形式”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些“银发”老人们与在校老师、社区关工辅导员等一起研讨并设计了一系例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找到与学校不一样的感觉。他们组织学生开展的“小小航模,放飞梦想”纸飞机制作活动,不仅把自己小时候玩耍的乐趣和制作纸飞机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还给学生讲解航模知识。老同志许新新利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掌握的水电知识,给学生们讲解水龙头和电开关的作用,通过现场演练,培养学生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的习惯。这种静与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回社区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兴趣。
让活动“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些 “银发”老人在组织开展社区关工活动中坚持以学生满意为落脚点,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吸引学生。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他们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看家乡变化,歌颂祖国的伟大。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他们组织学生到党史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党的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范瑜娟原是街道文化站长,在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生唱红歌,讲革命故事。有些“银发”老人同社区一道策划“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感恩活动,请学业有成的师长和在校大学生到社区与青少年一起分享成长经历和体会,使学生们从中学到学习方法,找到学习动力,提升成长本领。
让家长融入关工活动中,培植“亲子”关工新亮点。这些年,“银发”老人们积极探索实践亲子关工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开展的关工活动,在相互陪伴与一起活动中感受浓浓亲情。如他们组织开展的“告别童年,感恩励志”成童礼活动,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倡导礼仪修养。又如在每年“植树节”到来之际,他们把学生和家长一起拉到郊外种植“亲子树”,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植树节的含义以及与环保相关知识。他们组织开展的“亲子朗诵会”、“亲子交流会”、“亲子运动会”、“老少同台同唱一首歌”等活动,既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也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培养了亲子情。
通过这些“银发”老人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文峰社区关工工作这些年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无锡、宜兴等地关工委领导多次到社区视察指导。如今,社区每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关工活动,吸引的不仅仅是本社区的青少年,辖区外的学生如要来文峰社区参加活动,还需在网上提前预约,否则都轮不上。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银发”志愿者们,都为社区关工委工作能取得如此成效而深感自豪和欣慰。(吴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