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心下一代 > 五老风采
五老风采

吴仕俊: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农技人的担当和使命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2-10-17

在我市农技老专家队伍中,有位始终耕耘一线、躬身护农爱农的老专家——吴仕俊,他是我市最早从事草莓栽培研究的专家,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自从1986年他率先创办全省第一家草莓协会以来,用30多年时间把全宜兴几百亩的草莓种植面积推广到了7000多亩,全市近千名种植户,尤其是新入“农门”创业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徒弟”,青年农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吴草莓”。

让“洋果子”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吴士俊带领农民种植草莓,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在“以粮为纲”的观念主导下,要让农户们跟着他“不务正业”,并非易事,更何况是种植大家没见过的“洋果子”。那时吴士俊就像着了魔一般,一到公共场合就宣传种草莓的好处,一见到农民就动员他们种草莓。但即便如此,依然应者寥寥。他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创办了全省第一家草莓协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以草莓为主的名特优、瓜果蔬、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从最早的露地种植到现在的大棚设施种植,从最早的传统单一种植到现在的多品种立体种植,从最早的普通品种到现在的上百个优质品种,吴士俊带领青年农民们把一片片黄土地变成了科技种植园,变成了致富的“聚宝盆”。在30多年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市各乡镇(园区)600多个村和2000多农户的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地指导,那些青年农民草莓种植户个个都成了“土专家”和种植能手。

种植有困难,就找“吴草莓”

作为宜兴地区种草莓的“开山鼻祖”,吴士俊几乎没有一刻闲着,不是在电话里回复各类咨询,就是在赶往农民家中的路上。他办公桌上有一部电话,是许多农民的“农技专线”。产前、产中、产后遇到问题,很多人都要打电话来向他咨询。因此,这部电话常常处于占线状态。但不管谁来电话,他都要耐心细致地在电话里“授课”,农民朋友们有时听不懂,他就亲自上门指导。芳桥街道扶风村农民许小平决定大面积种植草莓,开始没技术,慕名找到吴士俊。虽然素未谋面,但吴士俊立刻拍着胸脯表示无条件支持,为此他三天两头上门对许小平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还邀请省里的专家前来上课。后来许小平的草莓连年丰收,栽种面积从最初的10亩扩大到100多亩,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草莓大王”。和许小平一样,被吴士俊一手帮扶起来的“草莓明星户”还有很多。要致富,找老吴!吴士俊在农民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吴草莓”的赞誉称号广泛传播。

在吴士俊的带领下,草莓协会还与全国各地60多家农业科研生产机构、大专院校、食品加工、市场销售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制加工了草莓酒、草莓酱、草莓汁、草莓汽水等十多种草莓系列产品,草莓酒研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草莓汽水为省内首创,冷冻草莓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千方百计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向前行

近年来,吴士俊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带领“明星草莓大户”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到江苏徐州、浙江建德、山东济南等地参加省内外的草莓研讨会及精品草莓擂台赛,斩获三枚金牌、三枚银牌、两个优秀奖。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配合政府和社区做好疫情的防控和宣传工作,带头捐款捐物的同时,坚持深入农村跑田头、走户头,加强调研,访贫问苦,帮助有关专业户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与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合作编写符合宜兴生产实际和栽培特点的草莓、葡萄现代化栽培技术规程一套,共印发1.2万份。

在当好青年农民成长“师傅”的同时,他还注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良种良品良技在基地上培育示范,通过现场观摩指导等方式,助力青年农民成长。他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个人服务标兵、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无锡市离退休五好党员干部等荣誉称号。

如今已处耄耋之年的吴士俊,仍坚持深入农村跑田头、走户头,几乎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广袤田野已成为他抒写生命的篇章,农民朋友更是他时刻的牵挂。躬身为农、倾心护农、全心爱农,他才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农技人的担当和使命。(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

上一篇:阚福妹:关工园中的常青树
下一篇:李建华:退而不休洒余辉 乐于奉献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