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把赤诚大爱献给孩子们
徐寅是环科园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03年退休后,闲不住的她随即办起了家庭辅导站,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自己的余热。
徐老师对来站学习的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辅导、分类施教。她发现来站学习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写作文缺少题材。为此,徐老师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专长,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上花功夫。她每周对来站的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并做到因人施教。如二年级的学生杨某不会写短文,她就从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入手,引导其看清图意,并启发学生加以想象,按时间或远近等顺序写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学生已能写出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的短文,经常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有次家长会,学校老师还特邀徐老师去作《怎样写好启蒙作文》的专题讲座。家长们听后很受启发,很多家长要求把孩子送到她的辅导站学习。徐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平时爱看手机,课外书籍看得少,还缺乏实践锻炼机会。于是她便带着学生走出家门,到实地观察、体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徐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溪隐府附近的相国牌坊,观察牌坊的造型、特点,讲述牌坊的来历等,还带学生去森林公园和图书馆游览、参观,现场指导学生写好以物、景为内容的文章。有了题材、亲身的感受、写作的技巧,学生们慢慢对写作有了兴趣,逐渐能写出有血有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个四年级男生原来怕写作文,他只想在长大后开大吊车。徐老师便因势利导,经常带他去工地观察大吊车的模样和工作时的场景,引导他想象自己坐在大吊车上工作的状态和心情等等。就这样,该学生慢慢地爱上了写作,且作文也写得也越来越好。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岁月里,徐老师会遇到不同个性、不同习惯的孩子,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关心帮助他们。徐老师的楼里住着一户从福建来的民工,其女孩早上不肯上学,总是赖在家里哭,女孩的父亲只能拖着她去上学。徐老师看到这情景,便拿着鸡蛋等物品主动上前,一边哄一边做工作,终于成功把女孩送到了学校,并坚持长达半年的陪送、教育,终于使女孩能自觉按时上学,家长对徐老师十分感激。前年,徐老师遇到一个高年级的女生,对语文阅读分析不感兴趣,缺乏解读分析的方法,每次考试阅读部分都要扣很多分。针对这一情况,徐老师首先向该女生反复讲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然后选上文章和她一起阅读分析,讲解怎样在其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对一辅导训练,该女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并以优秀成绩进入了初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老师的家庭辅导站已坚持办了近二十年。看到一个个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她感到十分欣慰。徐老师虽然年事已高,并有近二十年的糖尿病史,但她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爱心,把赤诚大爱献给孩子们。(吴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