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霞:可贵的精神 高尚的情怀
7月6日午后,我正在湖南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上观光,从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中,我得到了毕晓霞不幸病逝的消息。霎那间,我的心就像从桥上沉至谷底,半晌说不出话来。渐渐地,和毕晓霞相处的一些往事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毕晓霞是一中校友。我比她高两届,六六年“文革”开始,我们的大学梦戛然而止,我回乡务农,她插队劳动。恢复高考后,她考入南师英语大专班。毕业后她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就职(曾任教导主任),我也在城区学校工作,偶尔有工作上的联系。而成为同事,则是在退休后。2009年,作为各自学校的关工委副主任、退休组长,我和毕晓霞一起成为市退教协直属中学分会理事,随后,又都受聘为宜城街道爱国主义宣讲团成员,经常在一起活动,对她的了解与日俱增,她的奉献精神,使人动容;为民情怀,感人至深。
2015年,毕晓霞参加了市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连续几年为市关工委编写主题教育宣讲材料。她用大量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编成多媒体课件。如2016年她编的《高唱颂歌跟党走,接力圆梦我担当》PPT课件,除了文字解说,还选用了138幅照片,内容有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增长的资料,史料翔实,说服力强。市关工委领导认可这种形式,以后几年中,都把毕晓霞做的课件下载到U盘发至各镇、街道关工委作宣讲范本。多年来,毕晓霞作为宜城街道爱国主义教育讲师团成员,每年都在民主、茶东等社区为青少年作主题教育宣讲,她生动、简明的宣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4年,毕晓霞组织七位老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她们创建了四个老教师家庭辅导站,通过网络QQ、博客等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和学生们沟通,了解被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建立感情,用心帮助。这年年底,毕晓霞的QQ访问量超过了2万次,博客访问量达45262次,到访者大部分是学生,有些学生还请求加为好友。一些兄弟学校的学生要参加英语竞赛,也请毕老师在网上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家长都十分感激,有的家长要付酬金,毕老师一概谢绝。她积极探索,用网络做平台,在关爱下一代上尽爱心,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毕晓霞任市教师进修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组长达九年。期间,她既关爱长者,又帮助青年,怀揣为民情怀,工作极端负责。关工工作无现成的模式,退教工作也有许多无知的区域。她认真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每年,她发动老教师捐助本校特困生,把阳光播进困难学子的心田;她紧紧依靠在职学校领导,组织好重阳节老教师返校活动,让老教师欢度节日,收获快乐;她组织离退休党员就近参观党员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活动为他人带来欢愉,但也少不了烦心事。有一年,退休小组到无锡活动,其中一位老教师擅自离队,到亲戚家。毕晓霞以为他走失了,心急如焚,组织人员找了三、四个小时,直到下午两点多,在得知该老教师的确切消息后,她才放心去用午餐。每次退教分会组织组长年终交流工作,也数毕晓霞的小组总结材料最详细,内容最翔实,交流最认真。对工作的困难和坎坷,她从不怨天尤人,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好的风格与方式;她也从不与他人比报酬,争待遇,只是满怀着感恩与幸福,默默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社会。她务实重干,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时光轮回,生命流转。毕晓霞离去了,但她的精神将永远伴随我们前行。(市高职校 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