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银杏 冯明明
她,领到了“身份证”;
姓名:银杏树;性别:雌性;出生:公元313年;住址:江苏宜兴周铁镇城隍庙。
她在宜兴树龄最高,相传为三国东吴孙权母亲所栽,也是古时候太湖西岸船只进港的航标。目前仍生机勃勃,被周铁人视为古镇之宝。
说说她最近几十年的事吧!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古银杏树边的石浜岸倒塌,重建时,我参与了施工管理。记得旧基础是约2米长的成排圆木桩,上端已腐烂,清除后,露出碗口粗的银杏根,在钉入钢筋混凝土新桩时,工人们尽量避开较粗的树根。令人惊叹的是,清除河对面木桩时,同样也挖到了银杏根,其根经过河床底下伸展到了河对面(河宽约15米),足见根系之发达,真是根深才能叶茂啊!
“文革”期间,她遭到了截枝,截去了其中有脸盆口那样粗的一根主枝,断下的枝拖去作“木模”材料。古银杏曾哭泣,这些人不顾残疾之痛啊!
古银杏也曾流泪。她遭到了火烤,当年城隍庙里办工厂,一根铁管烟囱把银杏树当支撑架,另一根烟囱立在近旁,除滚滚浓烟外,有时还有火星迸出,似两条火龙吞噬着她。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封署名为“吴仲明”、题为“救救古银杏吧” 的信函,寄到了宜兴园林部门。很快,上级领导来到周铁,与当时镇、乡两级政府共商保护古银杏的措施。
镇团委书记问“吴仲明”是谁?我笑着说,是三位同志的姓名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的,又双手按成小喇叭小声说,他们分别是……他大笑说:好事嘛!三人为众,这也是众人保护古银杏的共同心声啊!
经过多次较大的保护活动,如今的古银杏枝繁叶茂。
她身边围起了半米高的水泥台,围上了钢筋护栏,壅上了新土。
她得到“认养”。周铁镇税务所全体人员踊跃捐资,资金用作了保护古银杏的专项经费。
政府拆除烟囱,搬迁了城隍庙里的工厂,建起了绿地,周围安装上铁制花护栏、铁门,还上了锁。家住古银杏旁的沈师傳曾保管钥匙,他一发现有人爬树、敲枝打果,就立刻报警,大家称他是“银杏卫士”。
现在,古银杏已成为周铁镇“塘河水韵公园” 八个景点之一,她挺立在新建成的花坛中,树高约15米、树冠覆盖面积已达100多平方米。
看!树上的许多“倒挂钟乳”似乎更美了,足以平放一张四仙桌的“空中平台”似乎更大了。 树下,花草们仰望着她那形似小扇子、又似鸭掌的碧叶,在微风中像千万只小蝴蝶翩翩飞舞。
古银杏啊,你目睹了周铁的千年巨变,祝愿你在周铁这方人杰地灵、湖山毓秀之地, 生长得更茂盛、更长久!
漫步塘河水韵公园,我拿起相机,拍下她那尚未更换的绿装 ,待深秋,我一定还要拍下她那灿灿的金装与累累银果,供你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