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一升一降”证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劲韧性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1-07

先从中央会议和央媒公布的数据中摘录一组:2019年GDP增长超6.5%,近100万亿,人均1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300余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大病报销比例由50%增至60%;高技术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7%;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比2013年同比增长24.8%;双11网络零售额超过8700亿元,同比增长26.7%;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法人6.6万个,比2013年增长了37.9%。有1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新产品开发,比2013年增长97%。

2019年GDP能耗下降3.1%;农村贫困人口又减少超1000万人;增值税现行税率从16%下降至13%,为企业减税降费超2万多亿;“三公”经费下降3%;经医疗谈判重要药价下降65%不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国企一般性支出降5%以上;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又降20%以上。

从以上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经济该增长的增了,该下降的也降了。增的是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经济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贡献率提升,经济含金量提高;人均收入逐年增长,环境优良指数不断上升。相对下降的是企业税费率下降,成本降低;贫困县、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2020年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医疗负担下降明显,影响生态的不良因素也在不断减少。

如此成绩来之不易。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供给侧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施政能力,克服了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和国际复杂局面的挑战,经受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韧性。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跨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家实力快速提升。但同时,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短板陆续显现出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恶化;规模扩大,效益低下;缺乏核心技术;转型乏力,出口放缓;金融领域乱象丛生……这些问题虽然经过多年改革调整,已有改善,但新的能量需要慢慢释放出来。特别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对现有产业体系带来极大冲击,中国经济亟待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换代。目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改革、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有人担心是否会出现经济下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能否根本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政策能否扎实落地,环境污染能否被坚决扼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是否会返贫……对于这些疑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有了明确答复:中央确定了六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只会增不会降,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GDP即使有小幅下行,经济含金量也只会越来越高。中央在坚持大保护前提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脱贫的贫困县、贫困人口做到精准扶贫政策不变,补贴不变,责任不变,在制度和力度上保证脱贫成果,一个不落奔小康;国家将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对民生采取兜底政策,重点解决“一老一小”的问题。可以肯定,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会大大化解国内外各种风险和矛盾,胜操转换增长的攻关期,安全度过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期,保持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持续健康发展,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生态环境局 蒋海珠)


上一篇: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
下一篇:晚年有梦想,精神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