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出征战士有泪不轻挂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2-24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打响,党和国家一声召唤,各地纷纷组建援鄂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农历正月十六日早晨,我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前看到一队白衣战士正在准备出征,这是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人员了,他们都是自愿请战的青年医务骨干。队伍虽然不甚整齐,但他们一个个身姿挺拔。每个人都戴着宽大的口罩,我看不到他们的全部面容,但一双双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即将奔赴疫魔肆虐的战场,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这场生与死的考验。

正当我凝望着这支出征队伍之时,离我最近的一个白衣天使突然张开双臂向铁栅栏外做了一个满怀的隔空拥抱。我转头看,原来铁栅栏外有许多送行的亲人。其中,由奶奶带着的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孩儿,举起稚嫩的小拳头为出征的妈妈加油,我能从那双不舍的大眼睛里看得出他多想投入妈妈的怀抱。这一刻,我注意到白衣天使的眼圈红了,她马上举起拳头摇了摇表示回应孩子的鼓励。只几秒钟,她便转正目光,恢复常态,聆听领队讲话。她既不再旁视,也没有落泪,目光一直朝着前方。对一个即将出征的妈妈来说,亲情触动了她心中柔软的情感,但她知道前方的使命已经超越亲情的羁绊,她要去救治深陷水火的同胞,于是有泪不轻挂。

后来,我在电视里、手机上不止一次看到出征离别时的感人场面,有爷爷搂着孙女上车送行,有母亲为女儿剪发好轻装上阵,有情人相拥互相鼓励祝福平安。那些即将出征的医务人员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却不愿让泪水挂下,他们要以坚强和勇气开赴战场,他们要以慷慨和豪迈安慰亲人。

也许是惺惺惜惺惺,看着这一幕幕感人场面,我也不觉眼圈发热,联想到自己在人生中曾经历过的两次出征。一次是1975年8月,中原发生特大洪水,冲毁三市二十一县,几百万灾民哀号。我所在部队接到军委抗洪救灾的命令,雨夜奔袭,与巨澜搏击,身边有群众被巨浪卷走,有战友被旋涡吞没,我们没有害怕,也没有哭泣,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战胜洪魔,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那时,我还是单身。另一次是1979年2月,南疆自卫还击战打响,接到参战命令,我被编入先遣支队,先行出征。那时,我已经有了家庭,还有一个刚过周岁的儿子。出发前,我为她们母子做好晚饭,然后背上作战行装,走进卧室,撩开蚊帐,深情地看着正在甜睡的儿子。我轻轻抚摸了一下儿子的脸颊,便克制不住地心头一热,热泪盈眶,但我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下,默默地说:“儿子,等着爸爸凯旋归来!”毅然转身登上了南去的列车。

如果有人问,出征的军人到底会不会哭?我的回答,肯定有泪但不轻挂。人心都是肉做的,谁都有亲情柔软的一面。出征,不全像电影里那样威武雄壮,豪气冲天。出征,对军人来说,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生死离别的伤感,又有豪情满怀的壮志。因为出征是命令,命令不可违;出征是使命,使命应该担当;出征是职责,职责告诉我们必须弃小家为大家,为人民尽职尽责,必要时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战场对军人来说是用武之地,必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疫情对于白衣天使来说就是命令,敢与死神较量,救民于危难之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有危险,敢与死神去赛跑。这就是逆行者的豪情,勇士的壮举。使命面前不容你多想,不容你牵挂,不容你流泪。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有危,民族有难,人民战士、白衣天使义不容辞,担起解危救难的重任。我不知道宜兴的,全国的,一批又一批援鄂的白衣战士,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谁最美,昨日的钢铁战士,保卫祖国,不怕牺牲;今日的白衣战士,生命卫士,临危不惧。他们最美,我的兄弟姐妹,儿女孙辈。(市生态环境局 蒋海珠)


上一篇:从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说起
下一篇:同心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