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病毒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2月下旬,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调查组在中国广东、四川以及武汉等地,调查新冠肺炎疫情病毒传播源后的结论中说,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可能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或源头。对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决定。
俗话说,病从口入。明知道野生动物吃不得,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千百年来,人类驯养鸡鸭牛羊,已经享用了数不尽的福泽,却不满足,还要肆意食用野生动物。其中,有“炫富”的,任性吃;有“爱面子”的,撑着吃;有信奉“大补”的,痴迷吃。近期,有媒体报道某省林业部门对吃过野生动物的人进行调查后表明:有45.4%的人认为食用野生动物可以补充营养,有37%是出于好奇,有12%是为了炫富。
事实证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复杂,身上携带或体内潜伏的病毒较多。近年来,SARS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有研究表明,此次疫情很可能也是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再造成人际传播而引起的。
不管是出于何种心态,吃野味最终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害己又害人。有资料表明,在过去21年里,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野外偷猎者捕捉的穿山甲超过100万只,使得这一种群面临“商业性灭绝”——不是被吃了,就是拿去泡酒了。殊不知,一口野味,吃下去的不仅是伤害和野蛮,更是巨大的健康隐患。据估算,我国地下野味市场规模已达上百亿元,一些地方的野味交易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潜藏着巨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一旦引发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和生命的代价都无法估量。
笔者认为,从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来看,人类跟任何物种、任何动物都密不可分,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今天对动物的猎杀必将带来恶果,历史上多次疫病的爆发就是例证。虽然携带病毒的是野生动物,但是真正惹祸的却是贪吃野味的人们。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从鼠疫到埃博拉,无不是这样从“潘多拉魔盒”中被释放出来。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醒人们别“好了伤疤忘了痛”。
因此,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疫情,首先应该管住我们的嘴。我们需要认识到,食用野味既不能延年益寿,也不能青春永驻;不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致病。我们要敬畏自然,改变生活陋习,回归自律、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人们不贪恋“口腹之欲”,不接触、食用野味制品,就可以从源头大大减少此类疫病的发生概率。笔者相信,经此一“疫”,全社会必将凝聚起更大共识,并行动起来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