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实行分餐制
从春节开始,我家里吃饭就实行分餐制了。这也许会使外人有些看法:一家人吃饭还分餐,岂不缺少亲情了?不瞒大家说,我们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逐步推行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人们在怀疑、猜测病毒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这或多或少促使人们有了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就拿我家来说吧,在疫情的“非常压力”下,尽量不出门,不聚餐访客,不到人员密集处,出门戴口罩,房间常通风,多锻炼身体。哪怕家人外出几分钟倒垃圾,大家还要一再叮嘱他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回到家里马上洗手等等。
在用餐方式上,我们家一直坚持碗筷专人专用。外孙听说这次要升级为分餐制,乐滋滋地说:“我们学校里就是分餐吃饭的。这样好!我赞成。”女婿说道:“这次新冠肺炎的群体性感染大多发生在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中。不分餐,一盘菜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增加了感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对于家庭分餐制,虽然我多少有点想法,但还是要顾全大局,以保证身体健康为重。事实证明,我们习以为常的共餐共食会为病毒传播创造“良机”。虽然分餐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7年前的“非典”期间,就推行过公筷公勺、分餐等措施,但随着“非典”的结束,分餐制又渐渐被打入了“冷宫”。其实,不用说这次新冠肺炎的惨痛教训,常见的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也很容易通过不干净的餐具传染,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如果不分餐,不使用公筷公勺,共餐共食,就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根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传染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此次疫情再次把分餐制推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起初,我家是用公筷公勺,桌子上放两双公筷,分别用来夹素菜和荤菜,一把公勺舀汤。刚开始使用时,常出差错,刚刚用公筷夹了菜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却忘记把公筷放下,竟然又夹了菜塞到自己的嘴里,等他人发现,已经晚了;有时候,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去夹菜,忘了拿公筷……笑话频出。这种分餐实行几天后,女儿就觉得还得改革,必须实行一人一餐具。过了农历正月,她从网上买回了餐具——颜色不同的陶瓷盘子,这样便于每个人固定使用,每个盘子里有四个格子。饭做好以后,根据各自食量大小按需把饭盛到盘子里;当锅里的菜炒好后,直接把菜分到每个盘子的一格里;如果有汤,一人一份盛到另外的小碗里。
实行家庭分餐制,可以养成文明卫生的用餐习惯,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而且不会浪费饭菜。最近,宜兴市文明办发出了移风易俗“宜八条”,其中就提出“公筷公勺不能忘”的倡议。现在推广实行分餐制正逢其时,是健康文明之举,是时代潮流所需。(和桥镇 蒋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