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西塘桥今昔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4-17

那天,途经万石西塘路桥头时,路东宣传墙上 “美丽西塘”四个黄色大字扑面而来。当我凝视着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楼房农舍,平整的水泥场面,繁茂的花木时,在心底问自己,这就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房屋低矮、小道泥泞,只有碎石土场的村落吗?强烈的反差,引发了我一探究竟的冲动。

我向村东头走去时,正好碰到当年的老同事陆老师。此时,他正在健身广场上的“太空漫步”设施上锻炼。他告诉我:“现在,村子里白天花繁叶茂,晚上有路灯高照,出行有黑色村道,河水清澈,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生活污水纳管处理……我们的品质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啊。”

静静流淌着的河水,好像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今昔变迁。沿河岸新砌的青砖石花坛内,儿时见过的还没有手臂粗的小树,现在长成了参天大树,新栽种的红梅、广玉兰树和花草点缀其间,更是吸引眼球。河边两岸整齐的木桩,就像列兵一样,坚守着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的岗位。我看着清澈的河水中,正在欢快游动着的小鱼,有种鱼翔浅底的美感!

西塘河形似小龙,在其西南角和西北角原有两个大潭塘,活像两只“龙眼”。村上的蒋氏先人系东汉时亭侯蒋澄后裔,当初看中此风水宝地,建房定居,繁衍生息,勤劳耕作,加上是从宜兴西乡迁徙而来的,便借西面的大潭塘将河名、桥名和庄名均命为“西塘”,真是独具匠心。

当见到老熟人蒋大叔时,便向他问起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跟着老祖母到西塘桥北面的高田村姑母家走亲戚时,必经的那座小木桥。当年,走在窄小的桥板上,能听到“吱嘎吱嘎”的响声,心里直打鼓,真担心从桥上摔到河中去。他告诉我,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为方便拖拉机行驶建了砖石小拱桥,小木桥就拆掉了。当我见到那座5孔砖石小拱桥损坏的护栏已用青砖修葺一新,望着靠近岸边的小桥孔,又想起儿时在此钻桥洞玩耍的往事……

当年,西塘河西南角的那个大潭塘里,长满了墨绿的菱棵和碧绿的荷叶,穿条鱼在水面直跳,古诗中描写的“藕花菱角满池塘”的生动景象,至今历历在目。记得村上的蒋大爷,曾用大木盆作船,到潭塘里摘鲜嫩菱角给我尝鲜,当时我没等大木盆靠岸停稳,就急着跳上去抢菱角,弄得大木盆左右直晃,吓得我哇哇大叫……夏秋时分来此时,看着绽放的荷花,头脑中便会回想起读过的古诗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我准备去看看原来的大潭塘时,蒋大叔告诉我,现在它已变成了“水八仙”种植基地,村民钱袋子可鼓起来了,人均收入3万多啦!听后,我深感现在的西塘桥,花草葱茏,鸟语阵阵,粉墙黛瓦,满目靓颜,业旺民乐,活脱脱是一幅“水清河畅,枕水乐居”精彩西塘的新画卷!(万石镇 卢俭幸)


上一篇:珍惜时间 ——与离退休老同志共勉
下一篇:网课后的爷孙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