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特殊的两会 有益的创新 ——对中央媒体创新形式报道全国两会有感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6-01

2020年特殊的全国两会,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瞩目中顺利闭幕了。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国两会承载着14亿中国人的共同意志和坚定信心,是世界近距离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今年尤其如此。

春节以来的几个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目前形势已经发生好转。而此时放眼世界,疫情仍在蔓延,病毒的阴影迟迟不能消散。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全国两会的召开注定有着非凡的意义。正如国内外媒体所热议的那样,全国两会不寻常的召开,再次印证了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社会秩序转向正常的重要标志。

为了适应疫情常态化的需要,大会缩短了会期、压减了部分会议、压缩了审议讨论各类报告的时间,对媒体采访方式也进行了调整与创新。例如,媒体既不能“围追堵截”代表委员面对面采访,也不能去现场架设“长枪短炮”,而是转向新科技、新技术,运用“云访谈”“云直播”“云沟通”等新手段:屏幕这头,记者轮流提问,屏幕那头,代表委员认真作答,虽然“隔屏相望”,但一屏一线却连接会场内外,鼠标和屏幕连接世界,广泛传递两会信息。按照这次全国两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代表委员们之间保持“社交距离”,不发言时必须佩戴口罩;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均通过网络进行;有的代表委员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网络访谈,有的代表委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与网民交流,形成了良性快速互动,取得了积极良好效果。这些新变化,是应对疫情防控的务实之举、周全考虑。

从“人跑会”到“云跑会”,变的是形式和日程,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围绕统筹好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时代主题,疫情“大考”之下,如何推动中国巨轮在不确定因素的国际环境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如何辩证地认识“危”与“机”的相互关系,是代表委员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他们紧密联系国家长远发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实际,提出一个个议案提案,并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倾注笔端。

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苦与乐同在,危与机并存。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不过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闯过难关,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种坚定从代表委员们从容的表情上、开放和自信的谈话中可以读到,从两会会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也可以清楚感受到。(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


上一篇:漫谈抗疫斗争(小品)
下一篇:初心不变,追求不懈 ——我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