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名字”里的时代烙印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8-13

俗话说“人如其名”,起名字往往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既承载着长辈的美好期望,也留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我出生在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我的父母亲先后生下11个子女,实际成活的只有3个(其中还有个是哑巴),其余的孩子不是因病早逝就是生活艰难无法抚养成人。1936年,作为家中第8个出世的我,被取名为“息南”,当时家族中所有男孩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南”字。“息”字,就是“休息”的意思,意指不能再生育了,实际后来又生了3个。直至1952年,我初中毕业文凭上的名字仍是“戴息南”。考取省锡师后报道时才向学校申请把我的名字改成“戴锡南”,说是我家住宜兴属无锡西南,并没有把父母提名的真实原因说出来。现在回想起这名字中的一字之改,充分证明那个无国格、无政府、生活穷困的苦难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我的邻居朋友蒋道生,现居住在宜城街道公园路,老家是徐舍镇洴浰村。他出生在日军占领宜兴的1937年。为了远离日军的疯狂扫荡和残酷侵害,他的父母就逃往比较安全的铜官山麓亲戚家,他出生后便为他取名“逃生”。直至解放初他上小学报名时,老师才把他的名字改为“道生”。据蒋道生后来回忆,本村就有3个同样的名字,在徐舍地区还有7-8个这样的名字。“逃”字改为“道”字,反映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名字”的事件纪念功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叫建国、国昌、国强、国成、建华的男孩子,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的一位叫“国昌”的老同事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叫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的分别有7万多人;叫张国强、李国强、戴国强的也各有4万多人。

2000年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出现了父母双方的姓再加名字的4字名,如欧阳夏丹、马李文博、孙富亚雄、杨吴依雪等,既体现男女平等,也彰显了这些年轻父母的个性。

从这些带有鲜明特色的名字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名字主人的年龄。这也是中国“名字”的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名字”,是时代特征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投影。从中国“名字”的变迁中,足可以看出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


上一篇:暮年读书正当时
下一篇:党的领导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