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耄耋学诗并不迟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8-28

近年,一些有时代创意和文化底蕴的电视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着无数观众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以及各级举办的诗词竞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己经进入耄耋之年的我,也深深被这一学习热潮所触动、所激励。

我曾经读过师范,当过语文教师,但古诗词对我来说是一个盲区。我与大部分人一样,只熟知几首诗词,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随着市老干部大学的创办,我有幸在文学班深入学习古诗词,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情趣,指引了精神追求目标。

其实,我并不会背诗,更不会作诗,只是喜欢学习、欣赏和积累,尤其是对常用诗词100首、中国诗词大会推荐的70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引用的50多首等,经常翻阅,温故知新,从中品味诗词无穷的魅力与乐趣。古诗词丰富的情感、博大的思想、优美的语言,是我国古代文人千锤百炼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最袖珍又最精深的文化模式。“长恨歌”成为常读常新的千古名篇、传世之作:“正气歌”凸显了浩气纵横、气昋山河的崇高气质;“螃蟹咏”运用了一喉两歌、借物说事的精妙手法。阅读赏析这些古诗词,让人津津有味,陶醉其中。

“习式语言”更是古为今用、借故喻今的典范,把中国语言艺术推向了高峰。习总书记引用经典诗词,说理,入木三分,入脑入心;说情,情深意厚,真情大爱;励志,热血沸腾,催人奋进。阅读朗诵习近平引用的诗句,可以充分感受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胸怀、智慧和高超艺术,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富有激情地朗诵了孟郊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的家庭情怀及对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他在每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为了描述时光的流逝,分别引用了不同的古诗,如“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草木萌发,春山可望。”“阳和启蜇,品物皆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避开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俗套用语,展现了语言艺术的多姿多彩。

古代诗词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中低回不尽。学习欣赏古诗词,让人无忧,使人开颜,令人陶醉,感悟人生。有的充满诗情画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恰似一幅山间秋后的水墨画悬挂在面前;有的饱含深厚情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品味当下,倾情享受盛世年华;有的富有人生哲理,“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老病死,顺其自然,不可抗拒。学习诗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增长知识,享受艺术,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有古人指引,以诗词作伴,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素养,消除了烦恼,抛开了孤独。

古诗词中还有一些赞美夕阳红、鼓励老年人的诗词。在我的晚年生活中,这些古诗词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莫道夕阳黄昏近,夕阳更比朝阳红。”“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深秋花更多。”“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东风。”“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能差。”“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我在欣赏、引用这些古诗词时,尽管有点牵强附会,甚至可能张冠李戴,但已足以激励我昂扬向前的勇气,充实我永不枯竭的朝气。

如今,在充满诗意、饱尝幸福的盛世年代,诗意不在远方,就在身边,就在心中。耄耋学诗并不迟,诗词为伴度晚年,我尝到了甜头,我还要努力。(和桥镇 史引民)


上一篇:我健走,我快乐,我健康 ——《走出健康来》读后感
下一篇:老人要有一点“自我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