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第三卷” 深领“新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心得体会
·“书香溢晚霞”征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是立足中国、引领时代的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进行“两个革命”、创造“两个奇迹”的行动指南,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和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以及相关图片41幅。全书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并作为全书引领,系统阐述了“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在各专题的论述中都贯彻理论上承前启后、实践上继往开来的原则。19个专题有总有分、相互贯通,形成有机整体,第一专题“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体谋划,后续18个专题作为具体阐明,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构成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题的框架结构,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新探索新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初步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后,收获颇多,重点在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命运与共三个问题上谈一点读书体会。
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始终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之中。习总书记近期在安徽考察时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在新冠肺炎抗疫斗争中又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研读第三卷关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中收录的4篇文章,凸显出“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既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习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武汉确诊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4%,湖北成功治愈36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患者,全国累计确诊9万多病例,治愈8.6万余人,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一个个治愈数字,一个个生命奇迹,正是我们党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诠释。
问题导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真抓实干的务实态度。问题导向既体现为求真务实、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还体现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以坚毅的党性和人民性,以“为党和国家长远计、为子孙后代万世谋”的责任担当,推进一系列大事要事,攻克一系列难题难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纠“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党的十九大又提出统筹推进“化解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习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就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势头强劲、齐头并进、有条不紊地稳中求进。截止目前为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脱贫攻坚任务已接近完成,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实践,仅第三卷的第五、第八、第十三专题就有11篇文章记录,在其它专题也有所反映。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仅第三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专题就收入16篇文章,对此作了深入阐述。我研读这些文章后感到我们党秉承“天下一家”“天下大同”的情怀与理念,既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习总书记高举起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旗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自贸区建设、完善外商投资法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鲜明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等等。在这次全球抗疫斗争中,习总书记亲力亲为,密集开展元首外交,通过出席多个国际视频会议、会见会谈、通电话、致慰问电、致信回函等方式,与外方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国际知名人士共商抗疫大计。在这些外交活动中,“国际”“合作”“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强调”的高频词,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同时,中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明确表示中国研制出的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并以捐赠和无偿援助等多种方式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携手战疫情做出中国贡献。(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