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 听泉 闻桂香
什么植物最能代表秋天?有人说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有人说枫树,“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谁怜惟薄力,添与江山饶。”还有的说美人蕉,“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如果要我选一个最能代表秋天意象的植物,排在第一位的,当属桂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无桂不秋,丹桂飘香。桂花正是秋天的使者。
自古以来,桂花就被赋予颇多美好的象征,寓意吉祥与美好。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常以互赠桂花表示爱慕之情;因桂树花发于秋,古人还借它赞誉秋试及第者为“折桂”;又因桂花有收获之意,“蟾宫折桂”有仕途通达之瑞,所以自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墨客与官宦之家都竞相种植桂花。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我属意桂花为秋天植物代表,还因为我心中一直流淌着的一首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早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这支革命歌曲就在鄂豫皖、川陕甘地区的红军和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支红军歌曲几乎唱遍全中国。从1929年创作传唱到今天,已经有90多个年头了,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特别在军营,军人是必学必会必备,平时拉歌、节日表演常常将之作为保留歌曲,代代铭记,经典流传。这支革命歌曲的魅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已经成了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对普通人来说,桂花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独特的香味,隔着一条街就能闻到桂花香。桂花的香气浓郁,且带有一股甜甜的味道,一阵秋风吹过,香气便会随风徐徐飘来,令人心旷神怡。可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的香若依品种论,则金桂最香,银桂次之,丹桂、四季桂又次之。
秋赏千重桂,当自游无锡。2020年的国庆与中秋在同一天,普天同庆。新冠肺炎抗疫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的美好假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应战友相邀去无锡赏桂。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桂林,也许无锡是桂树最为集中的一个城市。这里的桂花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品种齐全。
梅园本是赏梅绝佳处。现如今,赏桂又成一道靓丽风景,桂树与梅树比肩,桂花与梅花竞放。园内共有3000多株桂花树,54个品种,其中有金桂13种、银桂31种、丹桂8种及四季桂2种。行走在梅园的小道上,重重叠叠的桂树,密密层层的桂花,淡淡幽幽的香气,清可绝空,浓能远溢,从树间飞向游人的衣襟鬓角,久久不能散去。目前在无锡市内,唯有梅园种植的桂花树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其中2个桂花新品种“梅园白”和“竹叶银桂”注册了国际身份证。“梅园白”花色洁白,花朵偏小,花香比起普通桂花更加清雅。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上已注册在案的140多种桂花品种中唯一的白色桂花,经过国际认证后,即使发现同类品种,也都要用无锡梅园的“梅园白”加以命名。
出梅园,驱车半小时到惠山古镇,景区的桂花可与梅园媲美。景区内随处可见黄澄澄的金桂,如雪的银桂,黄里透红的丹桂以及四季桂。惠山坡上,映山湖边,满庭桂树,秋风拂过,花香如精灵一样随风起舞,芳香醉人。
循着桂香,缓步前行,“天下第二泉”迎面而来。惠山多清泉,曾有九龙十三泉之说。“天下第二泉”是惠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开凿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原名惠泉。该泉经万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涤滤,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唐代诗人李绅称其为“人间灵液”;宋徽宗钦令建亭护泉,御题“源头活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多次慕名前来品泉,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为证。人们把陆羽评泉、苏轼题诗、王澍书法称为“二泉三绝”。泉水汩汩流淌千余年,盛名一时。惠山泉不仅水甘美、茶情佳,而且还孕育了一位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家阿炳,一曲《二泉映月》更是让“天下第二泉”名播天下。令人惊叹的是,“天下第二泉”旁的两株百年丹桂,生命力特别旺盛,远观犹如一片“花雨”,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观赏它,都能自成一景。丹桂是桂花中的名贵品种,花红色、单瓣,仲秋开花,香味浓郁,现正是盛花期,花色火红,灿若云霞。桂花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繁育,但是丹桂的繁殖能力比其它桂花品种差,更显珍贵。
惠山的桂树数量繁多,稽留山祠、李忠定公祠、二泉书院、大同殿的庭院内均有百年桂树;映山湖畔,惠山脚下,楼宇之间,行道两旁,桂花散植,游人走过,空气里的香气,时浓时淡,经久不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惠山的景色与李清照的词一样美丽。
国庆逢中秋,普天同庆日。来梅园赏桂,到惠园听泉;细嗅桂花清香,静听“二泉”雅韵。国逢盛世,民享太平。国之幸,民之福也。(和桥镇 江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