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走进宜兴党史陈列馆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0-21


百年大党,百年风雨,百年辉煌。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临近,我的心潮开始澎湃,是激动也是感慨。作为一个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一直很想去宜兴党史陈列馆看一看,去追寻宜兴革命先辈的足迹,缅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瞻仰先辈们为宜兴的解放事业和建设发展创下的丰功伟绩。

第一次走进党史馆是“七一”建党节那天。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刚下过一阵雨,龙背山青葱翠绿。党史馆就坐落在龙背山上小岭的怀抱里,庄严肃穆。登上思源广场,迎面是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身后是一条长长的影壁,壁面上是五幅反映宜兴革命斗争历史的浮雕,栩栩如生。广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幢深色建筑,门厅对视,左侧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右侧便是“宜兴党史陈列馆”,被四周花草绿篱拱托得格外庄严稳重。

踏进“宜兴党史陈列馆”第一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时间节点:

1922年有了宜兴藉第一个中共党员,接着宜兴一批批优秀分子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下半年中共宜兴第一个独立支部建立。

1927年中共宜兴县委成立,同年11月1日领导了震惊江南的宜兴农民秋收暴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个宜兴县工农革命政权。

从中不难看出,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早期,宜兴就有了党员、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后来,宜兴党组织虽然几经破坏,但革命斗争从未间断,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处于低潮,白色恐怖下,宜兴党组织依然稳定存在、发展壮大,而且创造了宜兴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斗争奇迹。这是因为宜兴儿女向往解放、追求幸福,坚定不移地追随党的领导,一次次在苦难辉煌中传承信仰,一次次在生死搏斗中淬炼成钢。

历史不会中断,火种一定会燎原。正是党在发展的早期就播下了革命火种,渐成燎原之势,熊熊的抗日烽火和滚滚的解放烈焰才会燃遍太滆大地和宜南山区,使宜兴成为苏南游击根据地斗争的活动中心。

我一步步向前行走,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图片饱含厚重的历史,闪耀着红色光芒。展馆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技术,将参观者带进百年峥嵘岁月,回顾著名的“六四战斗”、“李山战斗”、“洋溪渡战斗”、“长岗岭战斗”……我仿佛听到了激烈轰隆的枪炮声,仿佛看到了先烈们英勇冲杀的战斗身影,顿感身处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万益、史砚芬、潘汉年屹立眼前,我对他们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他们为宜兴的革命和解放舍生忘死,他们是宜兴人的脊梁、宜兴人的骄傲。面对英雄我默默赞叹:“忠魂千秋在,浩气万古存!”

我一边瞻仰一边思索,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呢?从一个个历史画面、一个个英雄故事中我读出一个坚定的答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们可以不顾一切。

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在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时候,我曾经自问过,年轻一代还能不能沿着老一辈的革命足迹前进,党的优良传统还能不能得到传承?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看到,党一声令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年轻一代逆行而上,用生命去与毒魔搏斗。实事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我欣慰地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有希望。

第二次走进党史馆是“八一”建军节那天,作为一个退役老兵,我一直对军队独有情怀,于是,我径直来到“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板块。一组新四军番号——第一、第二支队,第六师十六旅,华东一纵,三野二十军慢慢浮现到眼前,这是我曾经服役的老部队啊!我恍然明白,这支跟随陈毅、谭震林、粟裕东进抗日,挺进苏南立下赫赫战功的百旅之杰,原来肌体里存留着宜兴的基因,这支部队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与宜兴人民一起展开了敌后斗争,帮助建立了多支抗日武装,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太滆游击队、宜南武功队“反清乡”“反扫荡”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少年时候,祖母常对我讲的一个故事在脑海中重现。1938年夏,一队伪军强行将我爷爷和父亲抓到徐舍附近为日寇修路、筑篱笆,后来父亲病倒,一名工友告诉爷爷芦苇里有一只小船,爷爷趁夜带父亲坐船逃跑,躲在芦苇深处躲过了日寇的追击,安全回到了家。爷爷一心要感谢救命恩人,可不知那位男子姓啥名啥,也不知道他是何处人。有一天传来消息,公路上一队人烧毁了数十里封锁篱笆,还端了一座鬼子的碉堡,打死了两个鬼子兵。就在这一天,很少回村的周姓阿伯神秘地来到我家,告诉爷爷,是武功队侦察员救了你们父子俩。爷爷知道后要去谢武功队,周阿伯说武功队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保护人民的,只要记住共产党就够了。

思绪从爷爷和父亲的芦荡脱险记回到面前的展板上,我读着新四军宜南武功队一个又一个抗日的故事,重温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8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又走进了宜兴党史陈列馆,与我同行的还有老同事老吴。1966年8月6日是我正式加入党组织、宣读入党誓词的日子,指导员问我入党后有什么理想和目标,我回答:党叫干啥就干啥,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我和老吴伫立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展示区前,久久不愿离开,两人双双盯着一块展板,上面满是宜兴“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绩单。老吴感慨地说,看今日不能不念当初。他的父亲曾经是太滆游击队的队员,为宜兴的解放事业流过血,遗憾的是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临终时弟妹尚小,父亲嘱托他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并告诫他一定要上进,要跟党走,不要忘本。几十年过来了,老吴不负嘱托,顺利完成了师范学业,先当了一名人民老师,后又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妻子从一个赤脚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女儿读完大学在省城任职,已至厅级,全家除小外孙都是共产党员。老吴说,如今国家富强了,家乡发展了,个人的生活也极大改善了,到了告慰老父亲的时候了,我想告诉父亲他的嘱托全部实现了,而且还会越来越好的。接着又深情地说,不忘本是一辈子的事,是世世代代的承诺,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前辈们用生命打下的天下,不能忘记党培养我成长的恩情。此时的老吴豪情满怀,神情庄严。

参观结束后我们重又回到了入口大厅,一抬头,墙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讲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过去是什么?过去有我们的本心,也就是共产党人出发时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次走进宜兴党史陈列馆,就像上了三堂实景党课,有如经历了三场精神洗礼,我为生活在宜兴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自豪,也为党的为民情怀和走过的峥嵘岁月深深感动。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让我们拥抱新时代,眺望即将开启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市生态环境局 蒋海珠)


上一篇:人居环境改善,市民幸福感提升
下一篇:读《夺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