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重阳节前话师恩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0-26

·“书香溢晚霞”征文·


国庆前夕,收到祁老师的《苏东坡传》新书,不胜欣喜。两年来,祁老师先后有《凤翔苏轼诗歌赏析》、《延安,我把你追寻》、《苏东坡传》三本新书出版发行。每次新书出版,祁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把新书邮寄给我,并在扉页上签名留言以示激励。我对祁老师一直十分敬重和钦佩,我们之间既有师生情又有挚友情,这段难得的情谊使我倍感珍惜。

读祁老师写的书,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清新、舒服,不但意境优美,而且有生活的质感,更具催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祁老师的每部作品都印证了他“心与时代合拍跳,笔为人民吐心声”的写作理念。像祁老师这样的文章、诗歌等文学作品,现在很少读到了,像《苏东坡传》这种面向青少年的普及性读物更是罕见。

我和祁念曾老师结缘是在1984年。那时,我还在部队服役。当时,部队应“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与地方大专院校联合办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军官到地方院校学习深造。我有幸被选中参加陕西省高等院校成人高考,211名应试者中只有50名能够被录取。机会总是与有准备者结伴,我幸运地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成为陕西宝鸡教育学院中文系的一名学员。那时,祁老师是我们班写作课的任课老师。记得当时祁老师30出头,帅气俊朗,才华横溢,知识渊博,是宝鸡学界最年轻的教授。祁老师讲课鲜活生动,出口成章,引人入胜,深受同学们喜爱。祁老师不但课讲得好,还经常邀请中青年知名作家贾平凹、路遥等来校作报告,组织同学们走向社会,采访宝鸡各届知名人士,让同学们创作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记得当时我的采访对象是宝鸡青年诗人周抗美,笔名渭水。他的组诗《挂甲屯的爱与恨》被《星星》诗刊评为一等奖。在祁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报告文学《奔流吧,渭水!》。祁老师还把我们班同学写作的优秀作文、报告文学汇编成《山城星光》丛书,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写作水平和创作热情,在学校、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我的文字基础和写作能力就是在祁老师的指导下才有进步和提高的。1986年,我毕业回到部队,那时通信技术没有现在发达,主要是以书信为主,各自工作繁忙,联系也就少了。我们班50名同学从毕业回部队就分散到陕、甘、宁、青及新彊、西藏等省市,后来陆续转业回地方,现遍布全国各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三十周年后,宝鸡又重逢。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风涌,《深圳商报》面向全国招记者,祁老师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报名应聘,在一千余名应聘者中,脱颕而出,被聘任为《深圳商报》高级编辑。后来,又参与创办了《秦风》杂志,并担任社长。尽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讲学、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很多,但是,祁老师始终记挂着我们这届部队班的同学们。2014年11月,由他倡导并组织了“毕业三十年相聚宝院”的聚会活动。遗憾的是,我因出国未能赴会。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没过多久,2015年11月22日,正值初冬,祁老师和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宪荣老师到扬州筹办书画展,专程赶赴南通看望我们几个没有参加宝院聚会的学生。宝鸡一别,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师生见面,仔细相顾,彼此头顶都爬上了白发,额头、眼角鱼尾摇曳。时光改变了人的容颜,风霜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不变的唯有师生情谊。拉着老师的手,暖流涌上心头。祁老师虽然年已古稀,但仍是精神瞿烁,思维敏捷。三十年多来,一直关注、关心、牵挂着我们部队班的每一位学生。这次,又专程来到南通看望我们,关爱之心,表露之极。手机记录下师生牵手相拥的瞬间,照片留存下师生甜蜜的笑脸,每天都装在胸口,握在手心。晚上,师生举杯,杯中斟满祝福,忆当年,说往事,话校园。祁老师语重心长一席话如暖流注入心田,沁入心扉,他说:“你们都是我优秀的学生,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你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最美丽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军队国防事业。现在都已六十有余,退休离岗,也算是赶上了中国富强复兴的新时代,要保重身体,分享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红利,享受健康美丽的生活。”话里心里,透露出老师对学生的那份体贴和挚爱,关心与关怀。第二天,我们师生一行参观孔子塑像,合影留念,铭记师恩。

2020年5月26日,祁老师来无锡访友,电话邀我灵山一聚,我欣然前往,一起游览了灵山大佛,分别时,祁老师赠我《延安,我把你追寻》诗集,并在扉页题名“诗心永存!江海良友雅正。”接过祁老师的书,顿觉心头一热。祁老师是上世纪60年代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当过《红旗》杂志记者、担任《深圳商报》高级编辑、《秦风》杂志社长、教授,著作丰厚,知名度高,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誉为“时代的歌者”,然对我这个学生以友相称,足见其虚怀若谷的师德,令人仰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我翻阅祁老师《凤翔苏轼诗歌欣赏》时,就会欣赏到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就会领略到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就会更加钦佩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份豪情。

当我阅读祁老师《延安,我把你追寻》时,就仿佛听到祁老师对革命圣地延安满怀深情发自肺腑的吟唱:“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去寻找昔日的春光/像熠熠闪亮的流星,去追寻失落的太阳……/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阳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这首诗被收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当我打开祁老师《苏东坡传》,循着苏东坡“凤翔、黄州、惠州、儋州、常州”的足迹,这位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千古英雄”仿佛就站立在面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祁老师和我,他在深圳,我在宜兴,相距千里,却以书香相闻。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人品成就好人生,好人品成就好作品。祁念曾老师当得起“时代的歌者”!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南西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和桥镇 江海良)


上一篇:重阳颂
下一篇: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中国制度优势 ——读《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