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文苑天地
文苑天地

坚持不懈抓建设,铸就防洪新保障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0-30

宜兴地处太湖上游、湖西区的下游,境内有南溪、凰川、蠡河、洮(长荡湖)滆(湖)太(湖)四支水系,统属太湖湖西区南溪水系。南部丘陵山区,以天目山余脉大山为主,丘陵为辅,易发旱情,易发山洪。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因山洪导致家毁人亡的灾害。中西部为低洼平原和圩区,地面高程仅3.5-4.5米,河、湖、荡、氿纵横交叉,水网密布,汛期要承接上游4000余平方公里客水过境东往太湖,极易发生内涝及洪涝灾害。北部为洮滆、太滆平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导致宜兴历史上干旱、山洪、洪涝灾害十分频繁。据记载,仅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十年中就有七年受灾,其中三次旱灾,四次洪涝灾害。当时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非常脆弱。1957年7月发生洪涝灾害,大量圩区受淹,宜兴西部乡村群众为争抢戽水机,甚至发生群殴,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防汛防旱保安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兴历届政府的重要责任和重点工作。七十多年来,政府坚持不懈组织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抓规划,抓投入,抓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宜兴水利的落后面貌,防洪抗灾保安全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整治河道。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以全社会出工投劳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前后拓浚整治及新建了殷村港、湛渎港、厔溪河、烧香港、官渎港、洪巷港、分洪河、城南河及邮芳河、宜北河、城东港、张渚西河等流域性骨干河道和地方重点河道。对全市所有河道、湖泊开展周期性的轮番清淤疏浚。目前,国家级湖西引排重点项目,串连洮滆太的新孟河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大量的河道整治,较好地疏通了水系,非常有效地增强了河道湖泊的行、泄洪能力。

二是整治圩区。以5000亩以上大圩为重点,按照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先后组织多轮次的整治改造。建成抵御超历史洪水位的高标准圩堤,新建、改造大量的防洪闸站,大幅度提升圩区排涝模数,主动挂靠“中央小农水”项目,对项目区内的堤、涵、闸、站、沟、渠、田、林、路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整治建设。主动挂靠省级交通及“中小河流整治”项目,对分布于圩区的南溪河、埝径河、西溪河、白云溪河等流域性重点河道,实施高标准的河道堤防整治改造。年复一年不间断的综合整治,使圩区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三是整治库塘。根据“增强抵御山洪能力”和“增强蓄水防旱能力”的双重目标,以山区水库为重点,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库塘建设、整治工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后期,用整整十年时间,建成了大二型的横山水库。其建成运行,彻底改变了水库下游西渚、元上、张渚、埝头等地区年年受灾的历史。近二十多年中,又先后高标准地建成“龙珠”“油车”两只中型水库。多年以来,对全市所有的14座小型水库及横山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对全部5000方以上塘坝进行整治加固。山区库塘的安全性能、蓄泄山洪的能力显著提升。结合库塘整治,主动搭乘省级“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先后对茗岭岭涯涧、长岗涧、张渚园田涧、太华官庄涧、杨店涧、湖㳇永红涧及洑西涧等山区重点涧河组织整治改造。工程建成运行,既有效规范、约束了山洪下泄的通道,加强了涧河的泄洪能力和堤防的安全性能,又将历史上因山洪乱泄乱撞造成的大片荒滩改造成为宝贵的可用土地,同时也明显地改变了环境面貌,其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十分显著。

四是强化软件。立足于“规范”“实用”,从市、镇(园)到重点工程管理单位,层层制订了防洪抗旱预案,并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坚持每年都举办防汛防旱业务培训,每年都组织抗洪抢险现场预演。建设了水利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集综合监控、防汛业务、工程管理调度、应急响应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平台上接省、市防汛防旱指挥中心,下连镇园及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有278路重点工程现场视频监控,14处闸站在线监测,16处重要河道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及横山水库综合运行管理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对风情、雨情、汛情、工情的实时监测,即时指挥,及时调度。

伴随着祖国的进步和发展,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各级政府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强烈的防汛防旱保安全的忧患意识,坚持不懈地组织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狠抓投入,大搞水利建设,已基本建成了较高标准的水利软、硬件系统工程,全市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1991年,宜兴汛期水位5.29米,超警戒水位1.09米,全市普遍受灾,尤以中西部低洼平原和圩区最为严重。2016年汛期水位5.55米,为宜兴历史最高洪水位,西部圩区虽无失陷,但险情不断。平原地区尤其是城区众多居民小区受淹,灾情颇重。今年汛期梅雨量达7.05米,超过了1991年和2016年,7月20日宜城水位5.09米,超警戒水位0.89米,但全市基本上安然无恙,平稳度汛。(市水利局 王继根)


上一篇: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真幸福
下一篇:我爱家乡宜兴茶 ——阅《一本书读懂中国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