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实践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推动社会革命为己任,善于回应人民需要、时代呼声,勇于把社会革命不断推向新阶段。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率先用中国特色概念“小康”来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即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召。
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推动社会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生活富足、国泰民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憧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远大理想;民族复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这些美好目标,前所未有地具备了进一步实现这些目标的信心和能力。
现在放眼全中国,社会协调发展和民生事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实践,一方面传承党领导社会革命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生动诠释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丰富发展了党领导社会革命的基本经验。
党中央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啃下不少硬骨头,闯过不少激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全面,实施时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确定为三大攻坚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党领导的新时代社会革命的第一场战役圆满收官,同时意味着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新战役即将全面打响。新时代社会革命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大的历史成就,创造更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和桥镇 蒋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