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农田牵万家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
我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第3年,自小就沐浴着党的阳光。虽然我从小就失去了父爱,但在人民公社大集体、三面红旗下成长,总能感觉到人间的幸福和温暖。
然而,“三年困难时期”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给无数人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直到我长大,逐渐开始从事农田劳动,才懂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那时的新中国,刚刚从持续几千年、患有严重慢性病的封建社会体制中挣扎出来,虽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她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医治,但那时的她,仍然驼着背,一身沉疴地艰难前行。
我立志要为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贡献一份力量。我在部队时,正值工农兵上大学时期,我报名学习农业机械,并有幸在1975年9月到镇江农机学院开始专业学习。3年毕业后,回到县农机研究所当技术员。那时,高等学院的很多工农兵学员,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都积极要求回原籍工作,我也要求回了宜兴。回乡后,正值农村双季稻种植,劳动强度很大,我们几个技术人员便在新街农机厂研制稻麦两用收割机,并从上海一个农场引进了杂交水稻插秧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那时,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机化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农机农具发展计划。县农机管理局也积极动员本籍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回宜兴工作,充实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步伐。我当时整天忙于田头乡间,推动各乡镇的农机化发展。有时连着好几天在乡下搞农机具生产试验推广,有时陪同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起下乡蹲点,从中体悟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和务实的精神,决心要向他们看齐。
农村改革后由集体农业劳动改为分田到户制劳作,农忙时节,乡镇企业与田间地头的用工矛盾非常突出,农机壮大发展迫在眉睫。因此,全国开展了大批量的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生产。农机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日本和韩国趁机对我国出口先进农机,并派专业人员到当地进行技术培训。为了配合他们工作,抓紧一切机会推广先进农机,我们农机工作者几乎日夜不休地服务在田间乡村。
在农村由集体制转向农户制后,我市出现了一大批为农服务的个体农机专业户,发展了大量的中型拖拉机、高性能全自动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稻麦谷粒烘干机等,许多村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推广站和市农机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更重了,服务对象更多了,但我们都毫无怨言、乐在其中。我们的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无锡市、省政府农机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省、地两级每年多次在我市的新街、官林、丰义、芳桥、丁蜀等地召开农机作业现场会。宜兴市政府也乘势而上,加大农机事业资金投入,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我市农机事业发展迅速,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农机人员队伍,我们热爱农田,服务农田,汗洒农田,一心为农服务。我市农机公司曾在1973、1984、1992年3次出席中央先进表彰大会,多年来一直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先进集体。
近几年,我市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饭碗牢牢地揣在自己的手里”为前进动力,更加重视发挥农机作用,用农机脱贫致富,用农机保障农田劳力,使农村劳力能够集中于乡镇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农机发展打造新平台,创建了一大批上规模的现代化新型农业园区,如芳桥金兰、杨巷西溪、高塍徐家桥、丁蜀方钱村等,使我市的现代化农业基础达到新水平。
多年来,亲身参与、亲眼见证我市农机事业发展,我感到成就感、幸福感满满。最后,我想用诗一首来表达我的感慨——“百年立志旧朝去,乾坤天地锦秀添。坚信改革党指引,康庄富裕桃源间。”(市老干部大学 温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