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三代人的追求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
我党从嘉兴南湖起航,已历经100年的风雨洗礼。蓦然回首,我也已经入党将近40年了。每次想起自己的入党经历,总禁不住心潮澎湃。数十年来,我一直爱听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把党来比母亲》等歌曲,是因为共产党恩重如山,而加入共产党不仅是我而且是我家三代人的共同追求。
父亲对党怀有深厚感情,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都未停止入党的追求。他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更深深体会到党的英明和伟大。他年轻时先后在上海、无锡任教,对旧社会的黑暗深恶痛绝。解放后回家乡任教,是党给了他温暖和力量。他当了几十年中学校长,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他是党的忠实追随者,然而,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和有社会关系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经组织安排,在我市组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宜兴支部。有一天,他拉起我的手说:“儿呀,我一生清清白白,任劳任怨为党工作,组织上要求我做党的盟友,我就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坚决听从党召唤,一直勤奋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入党追求。我曾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第一次是交给了我下乡插队所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一天晚上,我急匆匆赶到书记家里。书记热情接受了我的申请书,听了我的思想汇报。我得到的是“知识青年要好好接受再教育,经受党组织考验”之类的鼓励。第二次是将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所在公社的文教支部书记手中。当时我已任公社文化站站长,经常协助公社党委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得到党委书记好评,并提示我提交入党申请。文教支部书记虽肯定了我的工作,但示意我要过好家庭出身政审关,此言犹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过后果然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我不甘心,找领导谈想法——“出身不由选择,信仰可以选择,我一定经得起组织考验,看我的行动吧。”
粉碎了“四人帮”,知识分子的春天来了。我再执教鞭上讲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历年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党支部书记主动找我谈心,鼓励我写入党申请。1984年初春,我第三次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考察和积子培训,我终于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在学校党员大会上顺利通过,成为“文革”以后学校发展的第一个新党员。下班后,我立即把入党喜讯告诉父亲。父亲比我还高兴,连声说“太好了”,还说:“要不是党的政策好,你是不会有今天的。儿呀,入党只是开始,今后你要更加努力,不要忘记党员身份。”从此以后,我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久,我由教育条线调动到宣传和新闻岗位上,并担任领导工作。每一次工作调动,我都在日记里表明自己的内心想法。日记里写的“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绝不辜负党的期望,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党!”就是我心中最真实的写照。从宜兴日报社退居二线直至退休,我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志,同时担任市融媒体中心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和宜城街道和平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书记,为党发挥余热。
我的女儿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上一辈的教育和影响下,从小就积极追求进步,读大学时由于表现优异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我和她通话时常鼓励她提交入党申请,为此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她既在电话中表明了态度,同时也专门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人生的政治道路上有三个进步阶梯,加入少先队,加入共青团,加入共产党。我决心好好努力,争取早日跨上第三个阶梯,加入中国共产党。”果然不久,她在大二时就实现了愿望。大学毕业后,她被省委组织部录用为选调生到基层担任团委书记。在党的旗帜下,她一切听从党召唤,勤奋踏实,积极进取,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党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家三代人恰好经历了我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共同追求,来源于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欢庆我党百年华诞的文艺晚会上,我面对党旗从心底里深情呼唤:党啊,我永远在您的旗帜下砥砺前行,一定把老一辈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一生!(市融媒体中心 朱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