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长寿经 赵克方
今年春天,周铁镇老干部党支部倡导老同志到社会访长寿经。周铁镇退休干部周斌洪携爱人杨顺珍回老家访问了新庄南华圩107岁的寿星施福娣。
周斌洪夫妇和她的家属一起回忆老人的衣、食、住、行得出一个结论:老寿星长寿秘诀是:顺从自然,得天者昌。
第一:她一生务农,劳作的特点是顺时而动,与天同步。她是大清王朝的遗民,22岁时结婚,裹着一双小脚,除水稻农活不做外,其它活计,她都在行。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她随季节变化安排稻麦两熟。水旱种植,禽畜饲养,化育繁殖。她不但忙时顺时动,而且闲时还会巧安排。寒冬长夜,摸黄昏,起五更,她摇棉花、纺纱、织布。每天晨夕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张劳动日程表她用了一百来年。
第二,她持家善字存心,宽缓仁慈。社会的动乱,老天的施虐,曾带给她无尽的灾难,痛苦。她本能地懂得适应。能抗拒的,也能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领着孩子们抵挡一阵,没法抗拒的,自己就像小草一样,虽然被践踏,死命留住根,要顽强地活下去。在灾难一个接一个之年,她降低标准过日子。旧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破衣服,缝缝补补再给穿,男式衣,女式衣,说说哄哄换着穿。她关爱孩子,苦日子里还会循着民间传统风俗热闹一阵子,过年过节包团子,吃饺子。人家猪肉馅心,她是青菜萝卜馅,芝麻豆沙心。自产自作,全家照样热气腾腾,五个孩子个个欢欢喜喜。她善待亲戚邻舍,谁要有个头疼脑热的,她总要摘一点自己地里的瓜果蔬菜,迈着小脚,去嘘寒送暖。
她个人生活也顺应自然。改革开放之后,家里生活改善了,她仍靠好的生活习惯来保养身体。从不买保健品营养品吃,她爱吃肥肉烧豆腐,但煮炒炖腌各种蔬菜是她的主要食谱,而且大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第三,子孙后代克尽孝道,使老寿星一直过着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家庭则不然,他们奉养高堂,数十年如一日。儿媳陈顺娣每天要下地干活和负责三餐茶饭,还给老人另备饭食茶水,老人卧床时,每餐都由夫妇俩喂她吃。老人女儿徐凤珍,住宜兴城区,每周都要来南华圩一二次,照顾母亲的生活。
这一家子为什么能这样和谐以致出现如此罕见的祥瑞呢?这是老人至纯至厚的爱心与后裔至纯至厚的孝心完美的结合和体现,孝心,这是母爱浇灌,培育而开的花,结的果。这是政府导引,奖励新风尚和社会舆论的宣传配合起了作用。健康长寿是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家有百岁老人是祥瑞之象,因而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人曾对他们说:“照顾老人是全家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应该做好的”。他们的心声,这就是高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