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神养老”叫好 邵湘君
不久前上街遇上老邻居,发现她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七十多岁的人了,看上去六十不到,红光满脸,着装毕挺,发型时新,人与上几年的任婆婆相比,简直判若二人。
是什么原因让任婆婆这样精神焕发的呢?原来,最近子女们为任婆婆找了一个伴,一个八十多岁的退休医生。妈妈说:“这是两家子女为老人促成的婚姻,而且,子女们还为老人举行了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
为老人找个伴,为自己的父母做媒,这事如若发生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思议的,别说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就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要改嫁,也要让邻居们说三道四的,自己的子女也就更不会同意了。所以说,这可喜的转变,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大进步,人的思想观念的一大飞跃。
近年来,相关方面的专家就针对目前的养老问题,提倡一个很时髦的养老方法叫:“精神养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的需求分成了五大类,这五大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排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再只满足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的物质需要,他们更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上的安慰。爱情不再单是年轻人的专利了,老年人同样有权享有。“少年夫妻老来伴”, 形单影只的晚年更对感情生活充满着渴望,他们想成个家,也想拥有一份温馨浪漫的爱情,能在心灵上相慰、相依、相靠。其中有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他们想在有生之年,弥补一下年轻时的遗憾,能在人世间再潇洒地走一回。作为我们小辈,有什么理由不满足他们最后的愿望呢?
再从老年人健康的角度上来讲,幸福的婚姻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相当有益的,甜蜜的晚年生活能使老年人充满生命活力,精神为之焕发,身体更加强健。
所以,作为孝顺的子女,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老人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多给他们一些宽容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第二个春天”!
当然,所谓的“精神养老”并不单指是给丧偶的老人找伴,而是全方位的给老人精神安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想、老有所乐,给他们一个很充实、很幸福、很美好的晚年生活。关心和爱护老年人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今,我们要为“精神养老”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