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坚持新理念新标准 养生实践与时俱进 戴锡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5-06-02

  我们退休后追求的目标是安度晚年、益寿延年、颐养天年。健康长寿是党交给老同志的一项光荣任务。

  一、我对健康长寿、健康标准的认识

  1、健康长寿的含义

  健康长寿不是单纯地延长寿命,而是增加健康的生命期限。就是说在有限的生命期限内应该是健康的,要为健康延长寿命,而不是永生。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生命的质量更加重要。目前,全国居民中具有健康素养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7%左右,多数是亚健康的人。当然我们应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健康寿命延长到极致。

  健康的重要性,很多人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健康是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作为老年人来说,有人总结人生有4个存折:健康存折、情感存折、事业存折、金钱存折。如果健康这一存折没有了,那么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还有人作这样的排序说,过去是金钱第一,现在是健康第一,知识第二,家庭第三、金钱第四。过去是比金钱、比财富;现在是比健康、比长寿。因为金钱是身外之物,地位、身份是暫时的,荣誉、名利是过去的,健康、长寿是自己的。还有一位网友说得好:“钱买得到补药,买不到健康!”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提醒我们:“健康是多么重要,不得病的时候不知道健康的重要,不到死亡的时候,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还有人总结过:一个人前半生追求的是学历、地位、职位、薪金、权力的上升;后半生追求的是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的下降。

  2、健康新标准的含义

  2015年1月23日,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出《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版》(以下简称《标准》)共5条。第一条:大病没有,小病稳定。“大病没有”是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因年龄增加有所退化,但并未导致功能异常,没有得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小病稳定”是指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第二条:智力正常。认知变化在老年人的健康中非常重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良好是国际上较新的老年人健康概念,老年人可在家人协助下应用《老年人简易智能量表》进行简单评估,自我感觉良好就就可以了。第三条:心态健康。老年人在充分意识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自身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参与的潜力。即使是高龄老年人,也能发挥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贡献,增加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这些都是心态健康的表现。第四条:生活能自理。(不依靠钟点工或保姆第五条:生活方式良好。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础。应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忘劳作,情绪平和,戒烟慎酒。还要做到:努力学习,了解时尚;多做家务,心灵手巧;朋友聚会,多多参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如果以上5大标准你都能做到,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健康老人。

  我退休多年来的实践,健康至少要有这样“六个好”的标准:思维清晰表达好;精力充沛气色好;心情愉悦睡眠好;日常生活自理好;和谐相处行为好;社会活动参与好。从医学和生理角度来说,可以概括为“十个得”、“六个正常”、“三个不”。“十个得”:说得准、听得懂、看得清、算得出、走得动、站得直、吃得下、便得畅、睡得好、想得通。“六个正常”: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心电图。“三个不”:上楼胸不闷、步行气不短、走路腿不疼。

  二、我的健康养生实践

  我认为以下十句话可以概括:一贯知足、知足常乐;二目远眺、远眺明目;三餐有节、食不过饱;四季不懒、勤于锻炼;五谷皆食、营养均衡;六欲不张、清心寡欲;七分忍让、豁达大度;八方交往、广结朋友;(酒)薄烟戒、神清气爽;十分坦荡、以诚待人。  

  以上十句话,我把它归纳为三个问题:一是心态平衡问题;二是均衡饮食问题;三是坚持锻炼问题。

  1、关于心态问题。关键词是一个“平”字,要有一颗平常心。老有老的魅力,应当学会心态平和地享受衰老的过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要有正确的幸福观、金钱观、老年人生观。我认为,把自己的心胸和眼光放宽阔、放宽广一点,对别人多包容一点,站在对方多思多想,別老是和别人拧着来、对着干,也別总觉得自己正确,是一个判官。只要你能这么想,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这么做,快乐就会与你同在,幸福就会与你相随,你的人生就会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幸福,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一种感觉。对老年人来说,幸福就是好的身体和学会忘记。人心就像是一个容器,装的快乐多了,烦恼就少;装的君子多了,小人就少。要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现在仍住在公园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里,家中除电脑、电视机是新买的,其他全是老式家具,享受着退休养老金,很多人劝我搬新家。我想房子虽不大但够住,钞票虽不多但够花,家具虽不时髦但够用。这就是幸福。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经营好自己幸福多彩、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我认为,人的一生要有不求是贵(因为无求,不必向他人低头,“人到无求品自高”);少病是寿(因为少些病痛,就是快乐岁月);够用是富(因为超过了可以花费的部分,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与我无关);无欲是福(因为不必天天思虑,便是福气);感激是喜(时时处处存感恩之心,自然有充满的欢乐和快乐,便觉得满地是好人,事事有希望)。这些就是人生道理和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2、关于饮食问题。关键词是一个“杂”字。

  人是杂食动物。膳食平衡,健康一生。我的体会是,饮食要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一)食物多样。人的一生要有42种营养素。平时膳食中应有充分的营养,要通过多种食物(含蔬菜、水菓)来吸取,才能营养均衡,使心、肝、脾、肺、肾五脏都能吸收到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素。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应占每顿饭的三分之二以上。蔬菜水菓具有低能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矿物质、高钾低纳的特点,并富含有益植物化学物,每天保持足量的蔬(300克)果(200克)摄入,有益于预防肥胖和常见慢性病。(二)谷类为主。主食应以五谷杂粮为主。包括各种蔬菜、豆类、薯类食品,米、面也在“五谷”之中。饮食结构要从光吃精米白面为主转向以五谷杂粮为主转变。做到食不离豆,终生离不开豆。只有食用五谷、蔬菓才能均衡营养。(三)粗细搭配。一是多吃一些杂粮,如玉米、大豆、杂豆、荞麦、燕麦、红小豆、赤豆、绿豆等。地处太平洋的小国——斐济,是世界上无癌症的国家。喜吃荞麦,荞麦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硒(富硒康、硒维康中的硒),具有抗癌作用。二是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程度低的米和面。二两粗、三两细,主食搭配要合理。每天的主食保持在5—10种左右。我基本上做到天天吃水果,顿顿有蔬菜。自2008年春节开始,我主动要求每天的早、晚两顿饭由自己来做,而且要做到“食物多样”、“粗细搭配”,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几年来的实践家属反映“全面、可口、营养”,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三是吃植物性的东西要占70—80%;吃动物性的东西,只占20—30%。除上述点到的“杂粮”外,芝蔴、木耳、鸡蛋、蜂蜜、红枣、苹果、香蕉、黒豆、百合、红薯、芋头、板栗等,是我家长年不断吃的季节性食品。。

  3、关于运动问题。关键词是一个“走”字。

  健康专家和前辈们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爱学习、爱劳动的人;一种是爱活动、爱运动的人。世界现有5个“长寿乡”,2个在中国:广西巴马、新疆和田。巴马,负氧离子多,河水、泉水富有健康的硒、锶等微量元素;和田,光脚走路,家庭和睦,终生吃粥。我们江苏的如皋和太仓,也是长寿之乡。除了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就是上述这两条。南太平洋有个美丽的岛国——瑙鲁,十分富有。岛民不需要工作,一切都有政府包干,每人每年享受政府发放不少零用钱。岛民养尊处优,舒适安逸,,然而哪里的高血压、心恼病、脑中风发病率都居世界首位。只有3%的人能活到60岁,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这说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懒惰的人可以长寿。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先后有209个皇帝,由于后院妃子太多(三宫六院72妃),皇帝寿命短,活到69岁以上的只有12个(乾隆、康熙活到80多岁)。

  老年运动当然是以走路为主。俗话说:“看人老不老,先看走和跑。”步行,走路有着神奇的生理作用。一边走路,一边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筋通络、活血顺气、强身健体;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促进身体各种激素分泌,进而缓解压力,使人心情愉悦。西方医药鼻祖(泰斗)希波克拉底曾说:“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我给行走归纳为5个方面的好处:健骨、强心、代谢、提神、疗疾。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通过行走运动治好了哮喘;艾森豪威尔通过行走治好了心脏病。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也有不少。“行走”是人类活动中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运动。

  科学走路要有一些基本要求:一是,选择合适的鞋子。行走的投入和成本就是一双鞋,这对科学行走尤为重要。这双鞋应是“四超鞋”:超轻(重量不足普通鞋的三分之一)、超透气(超大面积透气好,不捂脚)、超柔软(让脚磨不着,碰不着,伤不着)、超安全 (鞋底防滑,鞋面多处反光材质)。二是,注意走路方法。可分“普通散步”、“快步行走”、“倒步走”等。不管哪种方法,走路都要挺胸抬头,两手摆动,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倒步走”是一种反常态、有效健身方法,有利于小脑的保健,防止脑萎缩,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利于背部肌肉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有助于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腿病、解除下肢疲劳都有疗效。当然,倒步走,应选择在开阔而平坦又安全的地方。我住宜城街道公园路,走路多数是从世纪大桥往西到宜园,或向北到张师桥来回约5000步;倒退走路多数在九南风光带团九公园河边和体育公园内完成。三是,走路的时间安排。一星期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到一小时。一天8000—10000步(分两次进行)。

  总之,要让走路运动生活化、常态化。让我们的走姿更加优美,步伐更加坚定,追求行走的最高境界;走出激情、走出快感、走出健康、走出幸福!

  除了持之以恒地走路外,还要持之以恒地做到“9个经常”:发常梳 、  面常搓 、  鼻常揉、   肢常伸 、  目常运   、齿常叩 、  腹常旋  、 耳常弹  、 肛常提。  简单动作重复做,重复动作坚持做。见缝插针,运动健身。“9个经常”我一般多在起身前半个小时床上完成。运动和吃饭一样,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适度适量。

  另外,再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我退休后在市关工委干了12年,2008以来至今,还参加市老干部报告团、市委宣传部新闻媒体监评组、市老干部大学电脑系学习并帮助学校做些工作。老年人运动不单单是体力的,也包括脑力活动,读书、看报、上网、开微博、玩QQ游戏,进老干部大学学习等均可以,使脑筋活动起来。思考问题、写文章、记日志等,这对预防老年痴呆都有一定好处。我想,我们做到了以走路为主、坚持“九个经常”,再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及有平常人的心态、注意合理饮食等,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作者系宜兴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老干部报告团和市委宣传部群众宣讲员

 

 

 

上一篇:新年新愿望 健康第一 石全坤
下一篇:健康之我见 王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