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使用公筷公勺 涵养餐饮文明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4-10

有资料显示,胡耀邦同志生前积极提倡分餐制;早在2003年“非典”暴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不仅可以防止病菌交叉感染,还将引发餐饮文明与饮食文化的深刻变革,培育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健康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

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减少传染,有利健康。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传染病等重大疫情风险从未真正远去。近30年来,全球出现新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一种的态势发展,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另据世卫组织统计,由饮食不当或共用餐具进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多达几十种。可以想见,你一勺子我一筷子,与嘴巴接触过的餐具又被放进了一锅汤或一盘菜里,为幽门螺杆菌、肝炎、流感等细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多例因为聚餐而引发的感染,广西河池14人聚餐5人感染,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导致9人陆续感染,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组织好友聚餐导致52人接受医学隔离、先后9人确诊……对于这些不健康的就餐方式,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进行深刻反思,在倡导新的餐饮文明中逐步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笔者认为,餐桌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餐桌文明也体现着社会文明。随着餐饮行业的复工复产,如何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健康的就餐方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安全,也是疫情之下的个体责任。使用公筷公勺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尊重和保护,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实在的关爱。在外出就餐吃不完时,菜品只接触过公筷公勺,打起包来也会更让人放心。

使用公筷公勺进而实行分餐制,既要教化,也要立法。教化与立法并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能把预防关口前移,减少传染病侵害。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值为14.1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中3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须大力气补上这一课。美教化,移风俗。形成文明新风尚,除了每个人主动提升自己的认识,也离不开管理上的创新和推动。北京市商务局日前提出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等具体要求;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浙江省衢州市把使用公勺公筷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等。这些生活中的“小规矩”,对于各地文明程度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


上一篇:养生保健歌
下一篇:体检带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