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 追忆往昔
追忆往昔

刘金荣:与死神赛跑的通信兵 倪晶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5-08-10

 

  8月5日上午,宜兴日报社记者敲开了位于宜城建设新村的刘金荣家门,这位新四军老战士正在家里饶有兴致地观看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年过九旬的刘金荣身体依旧硬朗,坐着仍像当兵时一样,腰杆挺得笔直。在交谈中,说起过去那段战火纷飞的往事,虽已过去了数十载,老人依然念念不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9岁就丧父的刘金荣来说,16岁以前,他靠着给金坛一户地主家放牛来养活自己。由于长期受地主欺压,他萌生了奋起反抗的念头。193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金荣顺利逃出地主家。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早已有了打算的刘金荣,并未选择去上海找做帮佣的母亲,而想要加入新四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金荣终于顺利加入新四军二支队,并凭着聪明、灵巧,成为一名通信兵,主要活动阵地在宜兴和金坛交界一带。自此,刘金荣总在浓浓的夜幕中穿行,传递各种重要信息……有时为快速传递信息,仅一天时间,他就要走上百里路,鞋子磨坏了一双又一双。靠着谨慎与机警,刘金荣一次次避开了日伪军的设伏,传递信息无一差错。由于长期长距离行走,如今刘金荣的一双脚,看起来要比常人的脚整整大一圈,42码的鞋,长度够了,可宽度、厚度总是窄上近2厘米。
  两年后,1941年11月28日,刘金荣迎来了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塘马战斗。当时他所在的二支队已被整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溧阳塘马村一带活动。那是一个大雾天,借着浓雾,日军南浦旅团步、骑、炮兵计2000余人以及伪军800余人,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突袭塘马。刘金荣等战士还没来得及吃上饭,便接到紧急撤退、速与大部队集合的指令。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是战士的职责,虽内心仍有着与鬼子搏斗的冲动,但刘金荣和一些战友们还是紧急踏上了与大部队集合的路途。身后的鬼子紧追不舍,密集的子弹不断射来,战士们只能边回击边向前行进。凭借常年从事通讯工作对地形的熟悉,刘金荣一路打头阵,为战友们探查前方道路,同时努力寻找可以让他们短时避开火力的有效掩护物。许多次,敌人的子弹都险些击中刘金荣。就这样,一路打打停停,战士们最终得以脱离日军的追击,顺利与大部队会合。刘金荣也继续发挥通信兵的作用,快速将日军的最新行踪上报。
  类似与死亡擦肩的经历,在刘金荣的抗战“履历”上并不少见。1945年,刘金荣随部队途经山东一带时,一段路程地形格外特殊。两边是山峰,仅有中间一条不算宽敞的道路可通行。可日军的飞机却在头顶盘旋,炮弹、子弹不断向战士们袭来。最惊险的一次,刘金荣刚刚伏下身来,两颗子弹就分别打在了他的头前、脚后,刚好躲开,捡回了一条性命。
  抗战胜利后,他又先后参与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曾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半生峥嵘,直到1964年,刘金荣因腰部重伤才从部队退伍,转业到宜兴,从邮电行业到民政事业,许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战线”上,都留下了他默默奉献的身影。
  如今,刘金荣时常念叨着在搬家过程中遗失的许多抗战时期的“老宝贝”,对仅留的几枚奖章,他格外珍视,经常拿出来擦一擦、看一看。看电视时,遇到哪个频道在播抗战相关内容,他就会认真观看起来,借此追忆那些逝去的激情岁月。“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来之不易呀!”刘金荣时常感叹道。
上一篇:许根林:战火中练就杀敌本领 张云芳
下一篇:戴泉生:誓把日寇赶出去 张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