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箩荸荠
一天,走进和桥农贸市场,在菜场西门口见到一名商贩正推着板车,放声叫卖一小箩一小箩的荸荠。有时停下来坐在板车旁或箩筐边,用削刀将荸荠去皮装盆,供顾客选购。
荸荠鲜甜脆嫩,可以生吃,也可以烧熟了食用。生吃当梨,熟食生津。
看到这一小箩一小箩的荸荠,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初——1963年的冬天,我在闸口公社钟溪小学任教,正逢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后期,人们的生活条件仍然很艰苦。学校里,年轻教师要多吃点苦,多担一点责,平均每天要上3—4节课,我还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刚刚20岁出头的我,总感到肚子空空的,特别是夜里还在坚持办公的时候。有时实在饿得不行,就倒上一茶缸白开水,放入少量的盐,“咕嘟咕嘟”喝下去充饥。
一天夜里,正当老师们准备下班休息时,学校大门被“咚咚咚”地敲响。吴纯芳校长吩咐我去开门,看看是谁来了。校门一打开,见是住在校园西隔壁的三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邵永棠。只见他肩扛一只沉甸甸的箩筐跨进了办公室,“呼啦啦”一声,将半箩筐荸荠倒在了地上,并认真地对老师们说:“老师们辛苦了,这荸荠是我送给你们补身体的……”说完,他匆匆地走了。此情此景,让全校老师十分感动。
三庄大队位于滆湖边上。每到冬季,全大队3个自然村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摇着小木船到芦苇滩上割芦苇,并将芦苇加工编织成芦席、帘子,到苏锡常地区出售。有时用芦制品换回几百斤荸荠,给全家老少填饱肚子,度过饥荒。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大队支书在那个困难时期,还把老师的温饱问题记挂在心上。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如烟。然而,这半萝筐荸荠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老支书离开人世也有好多年了,但我永远记着他哩!(和桥镇 朱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