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回味 春的希望
票证时代的年味
中华大地,古往今来,百姓生活,以年为大。过去有句俗话:富人富过年,穷人穷过年,绸不搭布,穷不搭富。穷人过年卖猪又卖羊,还清穷账心不慌;富人过年杀猪又杀羊,张灯结彩喜洋洋!而到了票证时代,贫富差距缩小,但由于物资匮乏,需凭证购买,除了平时的购米证、购布证、煤球证、油票、粮票,过年的肉票里往往夹着一张猪头票。
餐桌上咸漉漉的猪头糕是美味,青梗绿叶的是农家菜,银丝般的溧阳芹是招牌菜,咸菜炒什锦是家常菜,桌子中央一碗“扣肉”显摆一下,热气腾腾、酱香四溢。孩子们垂涎欲滴,好想叉一筷子,装着肉的碗立马被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端下桌,用一盆猪头汤煨萝卜替补上去,因这“扣肉”是年头上请客的重头菜,轻易不动筷。当时的客人也都心中有数,知道这菜不能随便吃,主人家还有几批拜年的,于是这碗香喷喷肥亮亮的“扣肉”就这样被端上端下、端进端出,成了那个年代最珍贵的摆设!一般过了年初五,孩子们才可共享这馋了许多天的美味“扣肉”。
过了数年,“扣肉”被“头菜”所取代,再后来,“头菜”又被火锅代替,餐桌上的花样年华也从侧面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国富民强。
新时代的年味
如今过年,从吃到穿,购买力超强。年底,一股劲吹的东风吹遍了大街小巷,吹进了商场超市,赤橙黄绿青蓝紫,不计其数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手提车载,到家一看,年货不齐,赶紧上网再“淘宝”、“拼多多”、“美团”,忙煞快递小哥哥,还要来个“叮咚”送上门,荤荤素素一网打尽。花样过年还有更甚者,与我同龄的上海亲戚来电聊过年,他说年前辛辛苦苦跑超市、进商场,好不容易把家里的大号双开门冰箱塞得满满的,打算大年夜关门大吉好好准备年夜饭,没想到子女把门一关,领着他俩老车轮滚滚,“滚”进了希尔顿大酒店,一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住了三天三夜,在外把年过完了。我家另一对小年轻亲戚,回宜兴娘家不住、婆家不住,抢订了东氿最高楼的景观房,悠然自得过大年,与亲友聚会,手机上点点触触就把宴席都安排好了。新时代的过年,真让老朽们感慨万千。
当我们还沉浸在年的回味中时,春姑娘掀开雪白的披纱,带着生机和希望疾步而来。元宵节一过,电视里也是常常唠叨着哪里脱贫致富了、哪里青山绿水了,这其实是国家始终在勉励大家、鼓动大家,青年人在享受的同时须不忘奋进,因为放眼世界,变数太多,祖国也是在忧患中求腾飞。我们盼望着,青年一代能够如虎添翼、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有理想、有行动、有奉献,绝不掉队,掉队的滋味可不好受!(张渚镇 汪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