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园地
吴泉林:子弹打穿手肘仍坚持战斗 张莹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5-08-10
1945年3月的一天上午,年仅20岁的吴泉林,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在房里换了身新衣服,飞奔到屺亭蒋堰桥,毅然加入了地方抗日游击队——塘宋区区大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从那时起,他上前线、打敌人,用一腔热血誓死保家卫国。7月21日,在宜城朝阳新村的家里,年已九旬的老人与宜兴日报社记者聊起自己经历的那段抗战历史时,依旧热血沸腾,慷慨激昂。
吴泉林的老家在徐舍镇,父母都是农民,因生活贫困,他从小一直跟着父母帮地主家种田。1944年的一个清晨,与平常一样,在帮母亲挑水时,吴泉林突然被埋伏在路旁的塘宋区区大队队员拉住。“不要怕,我们是抗日部队,是来保护你们的,现在正执行任务,想请你帮我们伪装试探附近是否有日伪军埋伏,好吗?”吴泉林知道地方抗日游击队作风优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一到老百姓家中就帮助解决困难,为此,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在区大队队员的指导下,他背上粪筐假装拾粪,穿过公路看是否有人阻拦,确定安全后,游击队顺利穿过公路。而正是这次经历,让吴泉林萌生了加入抗日部队的念头。
之后的一年多里,吴泉林主动帮游击队带路、送信,并抓住机会和区长周志泉说,自己想加入区大队。“当时区长说,抗日部队是铁门槛,进得来出不去,随时会牺牲,问我怕吗?我坚定地回答‘不怕!’”吴泉林说,正是这句“不怕”,让周志泉看到了他的勇气。1945年3月,吴泉林成功入队,并被分配到区大队二班。
刚刚入队,吴泉林还没来得及适应,对日伪军的破袭战就已打响。当时上级要求,塘宋区区大队与大塍区区大队一起,全线破坏日伪军通讯、交通设施。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破袭战一般安排在凌晨,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时。他们通过锯电线杆、剪电线、挖公路、烧桥梁等,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敌人。行动的那天凌晨,吴泉林的任务是挖公路。然而因年纪小、身体瘦弱,他用铁锹挖了几铲就感觉没力气了。但想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罪行,吴泉林咬紧牙关,一连挖了几百米,“公路被挖得像蜂窝一样。”他痛快地说。
除了开展游击战,从日军手中夺回老百姓的财产,也是区大队的一项重要任务。1945年7月初的一天,日军将从宜南山区掠夺的4万多根毛竹扎成竹排,打算用汽艇拖至常州再用火车运回日本,其间要经过和桥闸口。得知这一消息的区大队,当天就和宜兴县警卫连(1945年9月成为宜兴县警卫团的一部分)一起在闸口设伏,计划从日军手中夺回毛竹。下午3点,由30多名日军掩护的毛竹排慢慢地驶进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日军开火。“当时日军迅速用步枪、掷弹筒还击,枪林弹雨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我左手手肘,顿时血肉飞溅。”吴泉林说,尽管疼痛难忍,但此时已顾不上包扎,他果断地将步枪架在草堆上用一只手继续战斗。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日军伤亡惨重,只得丢弃汽艇和竹排向常州方向逃窜。看到日本鬼子逃窜的样子,吴泉林全然感觉不到手肘的疼痛,感到很痛快!
1945年9月14日,宜兴全境抗战胜利。不久,吴泉林随大军北撤,成为206团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并先后参加了泰兴、李堡、如黄公路等战役。在解放战争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吴泉林在与敌人的火力交锋中,又一颗子弹从胃部穿过身体,尽管因此失去了一个肾脏,胃也部分被切除,但休养两个多月后,他又继续回到前线,参加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虽然战争中受了不少伤,也曾差点死掉,但能保家卫国,我觉得没有遗憾。”在吴泉林看来,那段抗战历史,是他一辈子最光荣、最值得骄傲的经历。而现在,让他更骄傲的是,听着他抗战故事长大的两个孙子,也已成为出色的军人。
吴泉林的老家在徐舍镇,父母都是农民,因生活贫困,他从小一直跟着父母帮地主家种田。1944年的一个清晨,与平常一样,在帮母亲挑水时,吴泉林突然被埋伏在路旁的塘宋区区大队队员拉住。“不要怕,我们是抗日部队,是来保护你们的,现在正执行任务,想请你帮我们伪装试探附近是否有日伪军埋伏,好吗?”吴泉林知道地方抗日游击队作风优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一到老百姓家中就帮助解决困难,为此,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在区大队队员的指导下,他背上粪筐假装拾粪,穿过公路看是否有人阻拦,确定安全后,游击队顺利穿过公路。而正是这次经历,让吴泉林萌生了加入抗日部队的念头。
之后的一年多里,吴泉林主动帮游击队带路、送信,并抓住机会和区长周志泉说,自己想加入区大队。“当时区长说,抗日部队是铁门槛,进得来出不去,随时会牺牲,问我怕吗?我坚定地回答‘不怕!’”吴泉林说,正是这句“不怕”,让周志泉看到了他的勇气。1945年3月,吴泉林成功入队,并被分配到区大队二班。
刚刚入队,吴泉林还没来得及适应,对日伪军的破袭战就已打响。当时上级要求,塘宋区区大队与大塍区区大队一起,全线破坏日伪军通讯、交通设施。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破袭战一般安排在凌晨,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时。他们通过锯电线杆、剪电线、挖公路、烧桥梁等,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敌人。行动的那天凌晨,吴泉林的任务是挖公路。然而因年纪小、身体瘦弱,他用铁锹挖了几铲就感觉没力气了。但想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罪行,吴泉林咬紧牙关,一连挖了几百米,“公路被挖得像蜂窝一样。”他痛快地说。
除了开展游击战,从日军手中夺回老百姓的财产,也是区大队的一项重要任务。1945年7月初的一天,日军将从宜南山区掠夺的4万多根毛竹扎成竹排,打算用汽艇拖至常州再用火车运回日本,其间要经过和桥闸口。得知这一消息的区大队,当天就和宜兴县警卫连(1945年9月成为宜兴县警卫团的一部分)一起在闸口设伏,计划从日军手中夺回毛竹。下午3点,由30多名日军掩护的毛竹排慢慢地驶进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日军开火。“当时日军迅速用步枪、掷弹筒还击,枪林弹雨中,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我左手手肘,顿时血肉飞溅。”吴泉林说,尽管疼痛难忍,但此时已顾不上包扎,他果断地将步枪架在草堆上用一只手继续战斗。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日军伤亡惨重,只得丢弃汽艇和竹排向常州方向逃窜。看到日本鬼子逃窜的样子,吴泉林全然感觉不到手肘的疼痛,感到很痛快!
1945年9月14日,宜兴全境抗战胜利。不久,吴泉林随大军北撤,成为206团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并先后参加了泰兴、李堡、如黄公路等战役。在解放战争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吴泉林在与敌人的火力交锋中,又一颗子弹从胃部穿过身体,尽管因此失去了一个肾脏,胃也部分被切除,但休养两个多月后,他又继续回到前线,参加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虽然战争中受了不少伤,也曾差点死掉,但能保家卫国,我觉得没有遗憾。”在吴泉林看来,那段抗战历史,是他一辈子最光荣、最值得骄傲的经历。而现在,让他更骄傲的是,听着他抗战故事长大的两个孙子,也已成为出色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