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

过端午 思巨变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8-06-22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大人们总是特别忙碌,又是割麦子、又是赶插秧,披着星星出门,戴着月亮回家。那时,大部分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缺吃少穿。可再苦再累,端午节那天,父母们还是要想方设法,包几只粽子煮几个鸡蛋过个祥和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农忙时节。麦子收割上场脱粒干净,麦田翻耕灌水耙平准备栽插,秧苗青翠待拔。端午节前一天傍晚收工后,妈妈们把早上浸泡好的粽叶、糯米等材料拿出来,开始包粽子。粽子的类别、数量的多少,视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烧粽的事宜总是安排在晚上,据说将粽烧熟再闷上一夜,既省柴又好吃。端午那天早饭,家家都吃粽子,干体力活的青壮年一顿能吃三、五只。女孩子们喜欢用自已手编的小网袋装上一个鸡蛋挂在胸前炫耀一天,然后才恋恋不舍的将其消灭。一般人家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就不见粽影了,想再闻粽香就得等到来年五月初五……。
  时过境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在农村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伯伯再不用考虑手工种麦的“煤球大、白果大”;黄橙橙的麦子一、两天就颗粒归仓;成片的绿田一眨眼就走进了行人的视线,除草耘耥更不需人们用笨拙的手工去劳作完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好政策和农村劳动力的解放让农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钱袋子鼓起来了的农民进城买房、送孩子就近入学已不再是”上九天揽月”那般艰难;现在的过节不再愁买不起肉吃不成蛋,而是要担心多吃会“三高”,多食伤健康;过去吃粽盼端五,现在想吃就品尝!“巧媳妇们”有的是时间经常包粽子,“笨媳妇们”有的是余钱可天天买粽子,“懒媳妇们”有的是途径让快递小哥随送即达;特别是国务院将传统节日丁为法定节日之后,人们的过节方式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这有滋有味的日子真让人感觉了“度日如年”与“光阴似箭”的差别!
  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还是要牢记十九大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做一个新时期永葆本色的老党员;要用端午节的魅力和屈原的故事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促使他们对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爱戴,提醒他们居安要思危、爰家更爰国。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旗将更加鲜艳!我们的祖国将更加富强!我们的百姓将更加安康!
上一篇:澳门行 
下一篇:相约南昌,战友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