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根:地下工作危机四伏
前言: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中国军民抗击日寇这段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国家记忆,每一位中国人都应铭记于心。如今,在宜兴还生活着10多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都曾经穿梭枪林弹雨、亲身经历了那段腥风血雨。为此,宜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宣讲团走访部分老兵,倾听他们讲述历史真相,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弘扬革命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因为亲眼见到过东洋鬼子杀人,所以我去当兵了!”现年97岁高龄的徐炳根老人,如今仍在“新四军老战士宣讲团”工作。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起当年参加新四军的原因,他脱口而出。
1924年,徐炳根出生于城东一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绐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山河破碎,血流成河。“鬼子到处抢东西,杀人不眨眼!”十多岁时,徐炳根亲眼见到日本兵抢走了叔叔家的两头猪,还用刺刀刺死了叔叔;他的大伯被日本兵当成靶子给射杀;他堂叔也被日本鬼子害死……他恨日本鬼子。
1942年开春的一天,18岁的徐炳根在田干农活,邻村一位熟识的青年过来问他是否愿意参军。“之前听村里的一个年轻人说要去参加新四军,新四军是专打日本鬼子的!”在确认邻村青年说的参军就是参加“新四军”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几天后,徐炳根不顾家人的阻拦,跑到当时的大塍区报名当上了一名新四军。“起初被安排去站岗,发到了一支枪,但是没有子弹,说是要等到夺了敌人的子弹再装进去。”尽管这样,他还是很兴奋地把枪上的刺刀磨得锃亮。“得知我去当新四军了,母亲很担心,哭着追出了好几里路。但是,我那个时候一心想杀鬼子,都没有想到过害怕!”
在随后的几年里,徐炳根在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工作。虽然没能面对面地杀敌灭寇,但他依然时时刻刻面临着危险。1944年他,受命坐船送一封密信到常州东安镇。半路上,一处芦苇荡里突然蹿出两名手持短刀的伪军,尽管他机智地表示自己是去东安贩香瓜的农民,但仍被怀疑是新四军。在搜身未见异常后,伪军将他绑好,颠倒过来先后三次浸沉到河里,逼迫他讲出此行的任务。“当时我浑身疼痛,鼻子更是被水呛到,但仍一口咬定自己是去贩瓜的!”看他全身农民打扮,又问不出什么名堂,伪军才将他放走。“幸好我一上船就将密信和现金藏到了隐蔽处,要不然我难逃此劫!”
“地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不能让外人知道身份,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徐炳根回忆说。为了安全起见,他所在的交通站经常要变换宿营地,基本上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住两夜。1945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他所在的地下交通站八位同志和临时赶来碰头的一个通讯员来到一户村民家,计划在那里宿营。这时候,徐炳根发现有位请假去洗澡的交通员回来时挂表不见了,经了解发现,挂表是他在小茶馆赌博输掉的。担心已经引起别人注意,再加上这么多人住在一起目标太大,于是,他建议连夜转移并分散宿营。但当时有两位同志认为没事,没有转移,结果当晚就被伪军给抓走了。“虽然组织最后解救了他们,但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
往事历历在目。新中国成立后,徐炳根先后在公安、税务、检察、财政等多个系统工作过,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保持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离休后,他也坚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他担任新四军“老战士宣讲团”团长以来,带领老战士们深入社区、村委、机关、部队、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宜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后,他成为最初的一批工作人员并坚持到现在。如今,尽管早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他依旧精神矍铄,每天上午8点半就按时“上班”,参加有关新四军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于目前的工作,他表示: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张菊生、孙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