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

意愿崇高难能可贵 顽强拼搏奋斗不怠 ——拜读《悠悠岭下》感怀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1-30

·“书香溢晚霞”征文·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快递,拆开一看,那是由我的同乡、1954年同入重庆炮校的老战友任润芝寄来的达35万余字的《悠悠岭下》乡村史书,由曾任中共宜兴市委书记、无锡市副市长、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刘湘根作序,由宜兴市文管办原主任谈国华写跋。编委会在后记中写道:“诚愿《悠悠岭下》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及千秋。”这让我心灵激荡,于是急不可耐、如饥似渴地翻阅浏览。啊!所言极是,这部蕴涵着乡音、乡情、乡愁、乡志的史诗般的书,确是“功利”显著,它即刻印入脑海,动我心房,油然迸出“意愿崇高,难能可贵;顽强拼搏,奋斗不怠”16字感怀,前两句为出版此书点赞,后两句是对此书的内涵由衷感慨。

《悠悠岭下》所描绘叙述的是一个乡村,岭下村。它地处苏、浙、皖交界的天目山余脉之茗岭山北麓,是茗岭之下山岕中历史悠久的自然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大村庄,土地面积4.2万亩,其中竹林占半,据2017年统计,全村有2214户,6671人。对于这样一个乡村来说,有必要出一本书来讲它的故事吗?能够办得到吗?当年近90高龄的朱金海老书记首次提出这个倡议时,周围的人还将信将疑,如坠云里雾中,但经麾下同道商议,一致认定:为了记录乡愁、守望情结、承前启后、开拓进取,出书很有必要,只要尽心竭力,携手进击,就能够办到!于是,着手组织成立以朱金海为主任、卢焕保为副主任,谈洪山、徐平、熊伟为名誉主任,谈国华为顾问,朱再平任主编,还有任润芝、朱敖洪、周杏清、蒋汉明等11人组成编委会,雄心勃勃地开展工作。一班人劳费心血、苦心孤诣地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进行调查走访、深入挖掘、精心编撰、精雕细刻,一部内容丰富翔实、内涵深刻生动、图文并茂、充满乡土气息的纪实文学传记才终于诞生。其中,朱再平(笔名“路边”)撰写、整理的书稿达64篇,占60%,真不愧为主编;任润芝、王静华夫妇拍摄制作了大量照片,为文诠释真谛、给书增添色彩,功不可没。参与编著的相关人员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但自己写自家的事,踏实厚重,淳朴无华,娓娓道来,亲切感人,从中领悟到发起者和编撰者的崇高意愿、良苦用心,使其成为史诗般的乡村赞歌,优秀的革命传统教材,实为难得,令人钦佩。

《悠悠岭下》,内容丰富,故事迭起,撼人心魄。全书分为历史、岁月、流金、风采四个篇章,加上前言、杂录、跋和后记,共计104篇文稿,从村建制的变更、党组织的沿革、人才辈出的业绩、工农业的发展成就到村庄面貌的改观等,一一道来,细细叙述,其内容涵盖了乡村的风采人物面貌、风土人情特色、风貌轶事趣闻以及自然资源、自然景观,让读者身心融入岭下,悠然激荡,兴致盎然,受到令人惊喜的乡情教育,引发由衷的“乡味”感慨。

岭下村地处深山老岕,山势起伏,溪涧曲折,林茂竹秀,环境优美,盛产毛竹和茶叶,竹制品享誉中外,远销四方,因“阳羡茶”颇负盛名而得“茗岭”之称,且陶瓷业极其发达。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业绩辉煌:创造出了全省第一个万担茶叶之乡,全宜兴市(县)第一个省级毛竹生产试验基地,第一个村筑水库并建设了水力发电厂,第一个村级陶瓷生产企业,第一个自筹资金建造的村级公路,办起了全市(县)少有的村级中学,建造了全市(县)罕见的村级大会堂,一流的村级剧团和篮球队……这个战争时期统战工作的模范村、土地改革的先行村、改革开放的排头村,成了宜兴市的工业强村和综合经济百强村,干革命、求解放、搞建设、谋发展、改贫穷、创财富,岭下村经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成为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秀美乡村”、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色家园示范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最佳民主示范村”,堪称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与缩影。在这个全面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誓圆中国梦的新时代,多么需要更多的像岭下村这样的“示范村”啊!

岭下村不只地灵业旺,人更杰出,英雄迭现,人才济济,党组织领导坚强。书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生于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殒命于1639年曾任明朝兵部尚书的卢象升的不凡功绩,他“少有大志”“六字从政”(清廉、谨慎、勤政)“因抗清而带兵”“从扶治郧阳到首任五省总理”“巩固边防”“捐躯抗清战场”,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征战名将,他做的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在茗岭岭下村、在宜兴广为传颂,称他是“近古一人的卢象升”,在宜兴市市区东水关桥南堍西侧,有一座350多年前人们为他修建的卢公祠。卢象升成为正义为民、清廉为官的典范,引得后人纷纷学习仿效。

鉴于岭下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岕深林密,地势险要,为军事战略要地,南宋岳飞军队曾三次进驻该地阻击金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岭下是中共太滆工委宜南山区根据地,许多革命力量集结于此,所以,革命人脉传承不息。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岭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对敌斗争,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素有“小莫斯科”之称誉。随着革命传统红色基因的传承,岭下村人将顽强拼搏、奋斗不怠的精神弘扬光大,威力无穷。《悠悠岭下》之书,就是鲜明的标志,最好的见证。在如今这个新时代,多么需要文化引领、英模榜样、奋斗精神啊!此时推出《悠悠岭下》,极为适时,我为此鼓与呼,企望人们拜读,定会感到激情洋溢,获益匪浅!(高塍镇 朱炳初)


上一篇:农村奔小康 农民圆梦想 ——讲述家乡脱贫致富的故事
下一篇:感悟人生,不忘初心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