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

践行军休文化之我见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1-01-15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退休已经28年了,正占至今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我是个喜欢同文学结缘、爱好文化活动的人。许多年来,始终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着、娱乐着、熏陶着,无论在何处何时都对文化情有独钟、兴趣盎然,总有一股文化的力量助推前行,陶冶情操,提振精神,始终处于一种文化养老的悠然境遇之中,从而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这些年,军队离退休干部都在谈论着、体验着、践行着军休文化的意蕴与建设,享受着军休文化的魅力。“军休文化”是从何谈起的呢?据说是北京市民政局军休安置部门于2000年提出并进行探讨、赋予行动的。之后,“军休文化”就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文化养老的重要举措融入军休生活。陕西省老年学会还成立了军休文化专业委员会,于2012年创办了《军休文化》季刊杂志,由原兰州军区首任政治委员李宣化将军题写刊头。不久,我就在该刊物上接连登载多篇有关军休文化方面的文章。如今回顾,对于何谓军休文化,军休干部和军休服务管理人员如何践行军休文化,又有了些体会与见解,在此,抛砖引玉,予以探讨。

所谓军休文化,是指一种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老年文化,是军休人员意识形态的展示,是体现军休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现象,它是军营文化的延续与拓展,亦是军人离退休之后,在休养身心中必须坚守的一种文化观念;它是文化养老的基础与举措,对于军休人员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进步、作风上的纯正、素质上的提升,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军休人员及各级军休服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努力践行,充分发挥军休文化应有的作用。

践行军休文化,对于军休干部来说,就是坚守文化养老。军休干部虽然离开了自己从事大半辈子的战斗岗位,解甲休养,但是人休息了,文化思维、政治学习、各种素质的修养与提高不能休息,应该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广大军休干部经过长期革命战争、保卫边疆、战备练兵的艰苦环境的考验和锻炼,形成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过硬的思想作风,以及忠诚、勇敢、刚强、守纪等优良品质,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离退休之后,又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继承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自身政治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要进一步坚持军休文化、文化养老,在文化的氛围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挥余热、奉献社会,除参与军休所组织的文化活动外,自身应注意政治学习,紧跟时代,有文化能量的就要尽情发挥,予以释放,尤其是参与讲传统故事、评时势政要、发表时代感怀等等,动脑动口又动手,撰写历史、畅叙感慨、畅谈见解,起到既激励自己又启迪他人的作用,这对于永葆本色、休养身心,大有裨益。

作为入驻军休所的军休人员,要善于融入集体的娱乐、文化活动,不断激活自己。休息养身,切忌闭门不出,脱离群体。我们朝阳区军休十五所建立不久就设立了丰富军休生活的八队一组一窗,即:歌咏、舞蹈、太极、乒乓、棋牌、台球、钓鱼、休闲队,宣传报道诗书画影组,宣传橱窗。可谓十全十美,休干可以任意参与,融入其中,各显身手。人只有在集体的交往中,才能找到乐趣,生发热情与激情,保持乐观的心态。

人生还是要有爱好、有目标与追求的,不论在职还是退休之后。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目标总会激励自己去奋勉进取,这对克服暮气、丰富雅趣、确立志向、焕发青春活力,大有好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智慧靠开发,脑细胞靠激活,脑子越用越灵,有愿景、有追求就会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就不会觉得暮年已至,就不会意志衰退,死气沉沉,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树立远大又实际的理想,不断地为之奋斗,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富有精气神,越活越年轻!有研究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们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要高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终身都在追求自己的伟大目标,以成就人民的事业为己任,勤奋地工作着,精神状态始终活跃饱满,这就是益寿延年的生活方式。既是如此,我们军休人员,就应朝着有目标的文化养老的志向,勇往直前,在文化的修炼中乐度人生!(高塍镇 朱炳初)


上一篇:感恩之心献给党
下一篇:迎得儒牛福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