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一位抗战老兵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
4月9日上午8时30分,我按照事先约定,来到了宜兴市太滆新村122号101室,今年97岁、有着77年党龄的抗战老兵、离休干部许根林家中,开展“庆祝百年华诞、寻访最美老兵”家访慰问活动。只见,许根林老同志正与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们一起,开着家庭政治学习会……他,就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一位抗战老兵、老党员。
党的光辉照我心
我的父亲与许根林老同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宜兴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一起从事革命工作的老战友。我作为一名革命后代和小辈,见到许老和他的爱人——今年88岁的宗琴华老人,感到格外亲切和高兴。许老与爱人是一对革命伉俪,伴随着历史的年轮,走过了难以忘怀的岁月,经历了人生曲折的磨练,无论是在顺势还是逆境中,始终如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和信仰,矢志践行初心使命。许老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为人正直正派,坚持真理,顾全大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我向许老说明来意后,他满怀深情地告诉我:“我家现在是四代同堂,全家有37口人。我作为一名生在旧社会、从小流浪讨饭的孤儿,地主家的放牛娃,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穷孩子,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许根林,也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更不会有今天的子孙满堂。”
党的指路是明灯
我望着精神抖擞的许老,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讲话果断、初心不改。他身穿新四军军服,胸前佩戴着一枚枚金光闪亮的荣誉纪念章,使人肃然起敬。这些荣誉纪念章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章”等。
我与许老促膝而谈,就“百年荣光颂党恩,矢志践行初心使命”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这位经历过无数次血与火战斗考验的抗战老兵,将参军入党经受考验、参加战斗保家卫国等记忆犹新的人生故事,向我娓娓道来。他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宜兴徐舍镇美栖村人,是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党的多年教育培养下,逐步成长为一名抗战老兵、离休干部。1944年4月,当年18岁的许根林,生活在炮火连天、水深火热的抗日战争年代。他当时居无定所,仅靠为地主家放牛和看船为生,吃不饱穿不暖,身无分文。他为了寻求生机和出路,经范道梅家渎一位叫梅锁林的先生提醒,与同村5位小青年,徒步到和桥镇,露宿田野和桥洞,寻找新四军军队。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其中的3位小青年中途离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天时间的寻找,许老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新四军,并光荣地成为了新四军十六旅独立二团二营警卫连的一名战士(当时的营长是王香雄,后来的开国少将)。在党组织和部队的教育培养下,他于1944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严格遵守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同志,英勇作战,服务群众,帮助老百姓挑水种地搞卫生等;多次积极参加“反清乡打日寇、反扫荡打顽敌”等大小战斗;后来,他所带领的独立二团二营警卫排,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太滆工委、宜溧县委领导机关和首长,以及抓获日寇、打击顽敌等各项战斗任务,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
为党争辉作贡献
许老告诉我:“在革命和战争年代,部队是个革命的大熔炉,党指挥枪,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向哪里,部队就打向哪里,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的幸福,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敢于斗争,在困难和考验面前无私无畏,为党争辉作贡献,这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他言行一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磨练自己。他记得,1944年9月,新四军十六旅在旅长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的率领下,在江阴跨江进行了“北撤”,先后经黄桥到东台,再到高邮。他当时作为通信连连长,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出色地完成好各项战斗任务。他所在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无数次大小战斗,全歼了国民党杂牌军52师刘炳德部。1947年3月,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此役歼灭国民党军7个师共5.6万余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7年5月,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此役,国民党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1948年6月17日,他所在的部队,打响了著名的“开封战役”,以摧枯拉朽、锐不可挡之势,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约4万人,火红的战旗飘扬在这座历史名城的上空。在这场战役中,他的左手臂被弹片打断,但是,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强忍伤痛,活捉了国民党202旅旅长,并将这名俘虏及时交给了所在部队。在对敌战斗中,他曾三次光荣负伤,被评定为二等乙级荣军。由于战争年代的医疗条件差,现在,他的身体上仍然残留着弹片。在1949年4月,宜兴解放后不久,他作为一名荣军,从部队转业到宜兴政府机关部门工作,先后担任过机关部门和有关公司的领导职务。他常说:“自己是苦出身,是共产党救了我这个孤儿和放牛娃,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把党来比母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许根林,我始终坚信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不忘党的恩情、报效党和祖国,是我的家训和做人的规矩,我要坚持发扬下去。”他说到做到,自觉做表率,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关键时刻,带头捐款,交纳“特殊党费”,体现了一名党员离休干部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情厚谊、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市交通运输局 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