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的故事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
迎来2021年,我们和桥镇几位书法爱好者,应邀参加了镇里的几个社区(居委)组织的迎新年义务写春联送温暖活动。其中,在元月14日和15日两天下午,兴业社区在和桥公园内悬挂巨幅标语,上面写着“挥毫新时代,翰墨颂中华”10个金光闪亮的大字,已经预先书写好的近200副对联挂在一条条铁丝线上,供前来观看的人们任意选取。汇集到这里的居民群众,个个喜笑颜开,现场呈现一派喜迎新春的热闹场景。
在现场,我们5位书法爱好者仍在泼墨挥毫,继续为大家书写春联。这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我说,今年是牛年,最好写上几副与“牛”有关的新春联。于是,我立即从预先准备好的新春联内容中,选取了几副提及“牛”字的对联,当场为他写。“金牛黎出丰收景,喜鹊衔来幸福春”“人寿年丰农家乐,地肥水美春牛歌”“有福人家牛报喜,无边春色燕衔来”“牛年喜奏丰收曲,人世笑迎欢乐歌”,这些新春联一写完,墨汁还未干,就被在场的人们一抢而空。
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1999年《宜兴日报》举办的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一次征文活动。当时,征文的主题是“与新中国同行”。记得我写了一篇《“牛”的故事》应征稿,结果被报社录用了,还得了奖。这篇稿件中,我回忆了小学时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邓槐银的报告会的情景。那天一早,老师带着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歌,赶到闸口乡沙滩村邓槐银家时,已是晌午了。一起来听报告的人,还有其他几所学校的师生。邓槐银站在一张台子上,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赴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表彰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的场景。接着,他跳下台子,从家中牵出一头系着大红绸带的耕牛,说:“同学们,旧社会我给地主老财主做长工当牛做马,可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今天,我劳动光荣,宜兴县政府还奖了我一头大水牛,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我决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期望,要带领大家种好田,多打粮食支援新中国的建设……”台下一阵阵掌声常将邓劳模的讲话打断。这场景,让我记忆犹新。该篇征文接着写到1999年,在那年5月的一天,我重访时年已是80多岁高龄的邓老时,在北沙滩村头公路边的一幢小洋楼里找到了他。我把读三年级时听他作报告的情形讲给他听。当提及那头耕牛的故事时,他动情地说:“当时是政府奖给我一头耕牛,为我耕地种田帮了大忙,我不知有多高兴。可现在,看看田野里一台台正在收割、翻地的‘铁牛’(拖拉机),那水牛已不在话下了。哎,农村变化一年一个样,变化实在大啊!”说着说着,他领着我走进了村里的种田大户朱福明的家,邓老介绍说,朱福明承包了120多亩耕地,先后购置了两台手扶拖拉机、两台中型收割机、3台弥雾机、1台高压喷雾机,每年向国家出售8万公斤粮食。另外,还搞一些副业,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邓老说:“新农村建设真是日新月异,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篇征文稿提及的两件事时间跨度就有50年,通过对比,足以让人感慨不已。话回到今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我想:全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开启新征程,迈出新步伐,我国的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等方方面面又将有更新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高速度推进的征程中,我们的党更加朝气蓬勃,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更“牛”的故事!(和桥镇 朱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