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

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2-03-21

3月11日,在市委常委会第32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宜兴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兴市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市委书记封晓春在会上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确立“乡村振兴就是宜兴振兴”理念,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切实提升宜兴乡村振兴水平,进一步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兴起来,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这是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又一个动员令。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为乡村振兴划定了“路线图”,提出将在产业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发力,让百姓共享乡村振兴“红利”,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农产品稳产保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系列举措引人关注。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总目标,到政府工作报告再提乡村振兴怎么干,足见国家对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的重视,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笔者认为,当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第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连着就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持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要积极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发展新空间,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第二,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念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经”,有效促进农村和谐,保障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完备的法治保障。要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扩大涉农法律援助覆盖面、深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用法治思维护航“产业兴旺”、用法治手段保障“生态宜居”、用法治文化滋养“乡风文明”、用法治方式实现“有效治理”、用法律维权巩固“生活富裕”。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第三、加强农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素养。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使命。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媒体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

第四,要加强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迅猛发展,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人才供求矛盾凸显。同时,农村经济发展正加快转向产业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现代化,乡村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多种渠道优化青年人发展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可以设置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模块在内的技术技能课程,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产、学、研、用综合服务体系,将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结合,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营造青年人发展的良好环境,让青年人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住,安居、安心、安身、安业;培养和强化家乡情怀意识,增强和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增强青年人对乡村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真正让这些年轻人扎根基层,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

第五,乡村振兴要在生态振兴方面持续发力。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要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乡村的美丽不仅是有路、有花、有新房,更需要有公共设施建设作配套。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全面打造一个美丽且宜居的生态环境。(和桥镇 蒋培新)

上一篇:棋友的风采
下一篇:民生·民情·人民至上——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