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谈祖国新成就,话宜兴新发展,讲财政为民生 ——市财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9-30

9月29日,市财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近20位老干部在活动室开展“畅谈奔小康、助推双胜利”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们根据会前的通知要求和善卷村、张阳村提交的书面材料作了充分准备,整个座谈会发言热烈。以“谈祖国新成就,话宜兴新发展,讲财政为民生”为交流主旨,此次党日活动党味浓、讲政治、接地气、有实效。

一、谈祖国新成就。参会同志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话题展开了讨论,畅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老干部们纷纷认为,在党的正确指引下,我国能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毫无悬念。

二、话宜兴新发展。支委张亚新说:“宜兴的精准扶贫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土地流转入股富民。例如杨巷镇的邬泉村,从原租金4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每亩1000元,而且剩余劳力可打工挣钱,农业合作社形成稻米延伸产业链和田园观光融合。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富民。万石镇依托华东石材市场,把周边贫困村的土地折价入股,现在年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三是兴办民宿富民。湖㳇镇张阳村以高端民宿和盆景花卉发展致富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和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达3.8万元。四是特色经济富民。徐舍镇美栖村原是平原圩区,没有什么特色,村书记带领一班人走市场预测、作调研,2017年办起了花田灯海,吸引市内外几十万游客,提高了农民收入。如今与云南昆明联营对接,联营联利更联心,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形成千亩以上花田观光项目。”老干部朱育南说:“在市局组织的外出参观活动和自家出游旅途中,看到宜兴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确实很大,一些边缘薄弱村脱贫致富令人刮目相看。徐舍镇的联星村,原来是万圩片8个村合并而成的,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在县财政也是挂了号的。现在通过贸农联合,开发万亩藕田生产基地,使6000多农民走上了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老家在丁蜀镇施荡村的曹福勤老干部感慨地说:“施荡村以前是个交通闭塞、环境脏乱、生活贫困的草栅穷村。现今是每个中心自然村都建成标准广场,安装健身、休闲器材。农民白天劳作不出村,晨晚跳舞活跃身心,健身锻炼强身体。”支部书记虞富华作了题为《从白塔村的华丽蜕变看宜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发言。白塔村以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旮旯,有许多村民穷得交不起电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兴村、文化强村”的目标,支部书记欧阳华带领一班人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合力共建、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创建美丽乡村之路,白塔村呈现出生态环境日趋优美、高效农业协调发展、旅游特色日益彰显、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全村2837人,近三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7%,达到5万元。

三、讲财政为民生。老干部李志泉曾主持过市财政局工作,他深有体会地说到:“脱贫攻坚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原来农业税在县财政中占一定的比例,现在全部取消,还要实行对农户的补贴,对农户来说增加了不少收入。现在,国家对种粮大户提供税费减免、用电优惠、农作物保险、大型农机具补助等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的步伐。”老干部唐俊宜说:“我住在东山三村,原来的居住环境不够好,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道路硬化、环境优化、空地绿化、健身器材配套化、墙上政治引领化扎实推进。老百姓们真切感受到了‘走路放心、环境舒心、活跃身心、住得安心、想想暖心’。归根到底,是党的政策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是各级领导不忘初心、使命担当、为民造福的结果。”(市财政局 虞富华)


上一篇:翰墨颂祖国 丹青助发展 ——市老干部书画社举办“庆国庆,贺中秋,迎重阳”书画展
下一篇:市民政局、市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举行结对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