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老干部第二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老干部局关于组织开展“百年荣光·颂党恩”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的要求,近日,市发改委老干部第二党支部组织老党员到和桥米厂学习考察,调研“建党百年新成就”。
宜兴市和桥米厂坐落于和桥镇中心北兴桥西堍,三代人接续奋斗,始终牢记初心,坚守本业,精益求精,只为碾磨一粒米。虽历经多种体制转换更迭,仍孜孜不倦地努力,创造了自身独特的稻米文化认知,收获保存了大米加工的独门技艺。由于历史原因,米厂原加工设备和大米加工工艺虽经多次技术改造和更新,但离现代化大米加工企业仍有很大距离,发展一度遭遇瓶颈。2019年,在原宜兴市粮食局和和桥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和桥米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现代化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和桥工业园区征地30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了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建成了年加工能力为10万吨的新型现代化大米加工企业。现在的和桥米厂以食品企业的技术规范要求为标准,在优化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彻底优化传统的操作方法,大幅度提升整个加工过程的效率,同时重点突出加工过程的环保设施配套,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在目前苏南地区乃至省内大米加工企业中达到了一流水平,起到了引领标杆作用。
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和桥米厂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米成品出品率也领先于同行业水平。“工厂不种田,也要增产粮”的目标从愿望变成现实。
通过对和桥米厂的学习参观,不少曾经负责粮食加工企业管理和质量技术的老同志深有体会地说:“原来的米厂大米加工只靠米机、笼谷机、除石机、分离器和提升机,工艺比较简单。这些大米加工设备噪音大,粉尘多,质量要靠师傅的经验来保证,一个大米加工车间需要工人10多位,一天生产下来人又累又灰。而现在整个车间设备是国内领先的设备,全部智能化控制,甚至打包也不需要人工,全部由电脑机械化自动打包,一个车间只要2名管理人员。和桥米厂的发展变化就是建党100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家粮食加工企业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今后,作为粮食系统的离退休人员,更要发挥好正能量作用,为粮食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而做出更多新贡献。”(市发改委 卢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