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动态
常州:围绕“四个转变”推进转型发展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江苏省常州市紧紧把握形势,紧贴实际,着力实现“四个转变”,积极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工作对象从主要为离休干部服务向离退休干部统筹服务管理转变。常州市采取“双轮驱动、统分结合”的办法,在确保离休干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居家养老送时服务、完善“四必访”制度、实施精神关爱工程等举措延伸对离休干部的服务。同时,通过专门下发文件、举办不同级别的退休干部读书班、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注重发挥作用等途径推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此基础上,该市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统筹服务,如在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中,积极构建“以老带新、以新助老、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从主要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向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转变。常州市坚持贴近时代旋律、贴近形势发展、贴近老同志实际,为老干部提供了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服务。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回眸三十年,共谱和谐曲”、“知党史、感党恩、展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局长接待日”、成立老干部法律咨询服务室、建立社区精神关爱工作站等形式为老干部释疑解惑,疏导情绪。通过创建老干部“晚霞讲坛”、“晚霞书场”、“晚霞画廊”、《晚霞清影》等载体,引导老干部了解形势,陶冶情操。 工作模式从主要由老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向“五位一体”齐抓共管转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的思路,常州市明确了家庭、社区、管理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各自的职责,并借助民政部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建立了以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各类志愿者为辅助的服务网络。构建了以送时服务为主要形式,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有社区服务中心(站)1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8个,享受各类社区服务的老干部有827人,其中居家养老送时服务对象135人。 工作方式从常规、被动服务向创新、主动服务转变。2008年以来,常州市因地制宜,积极推进“五好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县处级退休干部“三年培训计划”、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推广“12349”服务平台等工作。这些积极主动的做法不仅有力增强了老干部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还使老干部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逐年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