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要闻动态

宜兴老干部学习电脑热情高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市老干部大学开设了电脑班,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加入了学电脑、用电脑的行列。学员由2010年秋季的有6个班221人,增至现在的10个班400人,平均每学期増加学员146人,累计学电脑人数达661人。
        75岁的退休干部翁林海年轻时仅上过几年私塾,是从部队学到文化知识的,他到老干部大学上了电脑班。下决心攻克了打字关。从此看新闻、看电影、网上聊天,忙得不亦乐乎!晚年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心里别提有多少高兴了。
       老张喜欢文学,更喜欢涂鸦笔耕,经常向新闻单位发稿件。学会电脑,打字发稿,制作图片,方便快捷许多,上稿率也大大提高了。有的老人打算利用电脑、网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思想,写写回忆录,留给后代。
       老同志学电脑虽有不少困难,但是凭着目的明确,以勤补拙,不少人获得了成功。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干部通过互联网,阅览新闻、查资料、听音乐,与远在国外的儿孙聊天、发邮件,增加了沟通,增进了感情。


附:老同志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电脑?


老同志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电脑?

市老干部大学电脑系主任 戴锡南  


        电脑是电子计算机的别称。它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它具有数值计算、逻辑计算和存储记忆等三大功能。一些老同志认为,电脑很神奇,高不可攀,学习电脑是中青年们的专利,不是我们老同志的事,这种理念是错误的。那么,老同志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电脑呢?
        一是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
       电脑的出现和发展,是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电脑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上世纪末宜兴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开始有电脑,但主要是工业、金融、财务等部门,市级机关普及是在本世纪初。
        由于电脑的普及使用,就必须要建立网络进行传播。目前,全国已有54个大型网站,195家主要网站,网民数已超过5亿;有50多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2亿多条,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其中政务微博帐户已达5万多,成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宜兴除了有“政府网”、“宜兴网”、“陶都传媒网”三个主要地方网站外,各个部门、单位、行业、条线等都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其中“宜兴网”就有网民4.8万人。可以这么说,一个网民,就是一个声音;一个微博,可以发表一个观点。我们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信息时代。
       网站多,网民多;微博客网站多,微博用户多。一句话,网上声音、观点多多。这些说明,人们关心的不仅是身边的人和事,而更多的是关心网上、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与事、关心政务微博中各级党政领导的声音和观点。
      学电脑、上网络,就是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是和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与时代与时俱进。切不要被我们的子孙讥笑:“你老爷子(老奶奶)只会传统教育,还会上网吗?你懂什么啊!”
        二是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号召。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来引导和推动。在这方面,美国提出的是“当学习型公民”,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提出的是“学习型社会”。可以这么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几乎所有成熟的领导者都是学习者。我们已进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时代。
        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好,创新学习型社会也好,实际上要求我们党和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个目标。
        关于终身学习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起并积极推行学习终身化的国家。早在1976年,美国就颁发了《终身学习法》,在政府教育部门设置了“终身教育局”。这就说明,在美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方面确立了法律地位。美国将学习贯穿一生这一做法,也是我国创新学习型社会和我们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所需要的宝贵精神。我们的中宣部也已成立了一个关于这方面的协调组织。
       “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我理解,它的实质就是要学会生存、学会管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重新定义对世纪文盲的标准,其中的一类文盲是指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社会发展到信息网络时代、知识大爆炸时代。不讲大的方面,就讲我们身边事:如,自动取款机,存折换卡(指银行卡),网上打电话、网上交流、网上写信、网上读报、网上娱乐、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阅读、网上搜索一切事物,等等。你不学习电脑,你就不适应时代要求,也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作为老同志,一个人活到70岁,25550天。一生出来就进入倒计时,每天都在向死亡迈进。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说得好:“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我们暂且不说“改变世界吧”!还至少要能“适应”这个世界吧。我们应该思考和问一问自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为家庭、为他人多做些事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学习包括电脑在内的新生事物,从而不断创新我们的晚年生活。
       我们在青壮年时期,有的忙于工作,有的忙于生计,耽误了学习、特别是对电脑的学习。这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历史的原因。现在的老同志在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时期,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脑,谈不上学习与应用;二是社会的原因。一段时期以来,政府对老同志学习电脑,宣传动员不够,举措不力;三是老同志自身的原因。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差,新知识一学就忘;电脑又是高科技产品,难学,从而“望屏生畏,不敢涉及”。
       现在看来,老同志退下了之后,学一点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既体现一下现代化的滋味,也是一种学习上的补课。也可以这样说,老同志能否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技术,这是区别现代人与传统人的重要标志;学不学电脑,会不会使用电脑,这是老同志是否接受终身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还有老同志提出:“我们都已七、八十岁的人了,还学它有什么用?要是早一、二十年学习就好了”。这里我想介绍一位祖籍宜兴、青少年时期住在常州市青果巷。他的名字叫周有光,1906年出生,原名叫周耀平,“周有光”是他的笔名。他是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字,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后来他到上海大学里教书,成为经济学教授。1984年开始学习电脑打字,结束了他一辈子爬格子的学者生活。1989年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书写作。2005年101岁,直至2011年107岁,每年出一本书,全部用电脑打字,一生中已出了32本书。今年春节,他通过《中国剪报》向全国剪报读者问候!
        我所以要说周有光这一事例,就是回答我们七老八十的老同志,现在学习和使用电脑并不晚,只要身体好、眼不花,完全可以继续学习。就说我们市老干部大学吧,目前在10个电脑班学习的365位学员中,有76位是70岁以上老同志,其中还有75岁以上的13位,80岁以上的8位。通过学习,有许多老同志把电脑比喻为“信息馆”、“党史馆”、“文化馆”、“人物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医疗保健馆”、“精品收藏馆”,等等。真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还有的同志说,电脑使我们的学习更方便,信息更及时,兴趣更广泛,做事更轻松,娱乐更丰富,晚年更充实,生活更精彩!让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学习电脑,大家都来扫除不懂电脑知识的“文盲”吧!并以学习和使用好电脑的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三是改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
        老同志,有的已退休几年,有的离休已一、二十年。长期生活在旧社会和计划经济年代,已经形成许多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要学习,就想到去看纸质报,看纸质期刊,看纸质书籍;要记录,就想到要找笔记本来用笔来摘记,或做学习笔记、或写日志、或写心得体会、或记录某些观点或事例;要娱乐,就想到去打麻将或打扑克,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或听听收音机,或看看有关表演等;要通信,就想到拿笔拿纸来,还要找信封,写好后再到邮局去寄;要购物、订票,就想到去超市、去商场,到车站、码头去够票;平常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了解一些人和事等等。就想到去查字典、查词典、查辞海、查成语辞典、查人物词典等;现在,到网上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全都知道。
        以上所有这些,现在都可以通过电脑这个现代化智能工具来完成,而且快速、高效、准确,存储记忆的数量越来越多。今年3月份,我对市老干部大学电脑系作了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后了解到,老同志学习和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与用途:79%是为了获取信息;56%是为了欣赏文艺;48%是为了游戏娱乐。以下依次是医疗保健(41%)、交流情感(40%)、阅读写作(28%)、股票交易(18%)、网上购物(16%)、发表观点(13%)、收藏精品(9%)。现在电脑班二年级学员中的多数人,一般都会在网上浏览网页;会QQ聊天、听音乐、看视频;会收发文件;会把数码相机中的照片传输到电脑并保存;会利用邮箱写信、发送图片、材料;会搜索、下载;会保存网上信息;会复制粘贴。有的同志还会压缩、解压缩文件;会工具软件的下载、安装、卸载。
        一句话,通过学习和使用电脑,随时随地可以在网上看报、看各种期刊、看各种书籍;学习新信息、增长新知识、樹立新观点、确立新理念;优秀的书画作品、精典的理论文章、常用的保健知识等,都可以收藏储存在“我的文档”、“我的电脑”里,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反复阅读、对照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实践和修养能力。名人名言、明星名歌、名剧名段、新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每年的央视春晚等,都可以即刻从网上点出来欣赏品味;可以在网上直接与市内外亲朋好友交流情感。总之,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体育、外交、政党、历史、旅游等国内外有关的情况,随时发生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可以通过电脑“搜索”出来。这就无形中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得以潜移默化改变,而且改变得那么便捷、快速、现代化。


上一篇:粮食局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
下一篇:离休干部为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