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乐于当好社区里的“勤杂工”——老党员黄遨翔为社区奉献余热的故事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黄遨翔是宜兴市电视大学的退休教师。退休后,他在社区党的葆先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体、社区老龄委、社区关工委、社区网吧监督等平凡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余热,受到当地居民的称赞,领导的表扬,被广大市民称之为我们社区里的“勤杂工”。

  5年前,黄老师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后,他马未停蹄脚没歇,就全身心投入宜城街道办荆南社区工作。不计报酬,在短短的5年里,曾先后在社区担任老龄委会长、关工委成员、楼道小组长、网吧监督员等项工作,始终把这些工作,看作是自已的本职,是自已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出色的工作,年年上荆南社区居委的光荣榜,也被学校退协评为先进个人,宜兴电视台也多次采访录像,在新闻台播放,深感退休后的无比欣慰和自毫,充实丰富了晚年生活,也体现了自身价值。并且有深刻的体会。

  为健身,把自已当作“勤杂工”,干得开心、卖力。说实在话,大家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有个健康的体魄,养生保健的关键之一是适当锻炼。而黄老师把锻炼选在为社区居委做勤杂工上。退休后的第二天就主动到荆南社区居委说明来意,要求工作,得到社区领导的欢迎和重视。5年来,在社区什么都做,样样愿干,粗活重活抢在先,干在前,扛台搬凳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今年“三创建”活动以来,身先士卒,积极参与。他经常手上套只塑料老,沿街顺道拾狗屎(如图)、捡烟头、拣杂物、扫死角,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简直就像个专业保洁员。另外,他还承包三幢楼的“牛皮癣”的清除任务,一发现“问题”,就迅速到现场,用刀子铲、清水刷,不留一点痕迹,做到常年保持整干净。平时,社区要向居民发通知等类之事,均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最迟也要当天发到居民手中。往往为个通知书,一个晚上要跑上百户人家,经常是从一楼跑到五楼,喘着粗气浑身大汗淋漓而全然不顾,不但毫无怨言且心里总觉得干得高兴、卖力。

  为充实,把自已当作“百搭”,哪里需要那里去。5年来,黄老师自觉不自觉把自已当作不脱产的居委干部,哪里缺人就去那,哪里需要那里去,样样插一脚。不仅身兼多职,还承担了社区好多工作任务。有人说他是“百搭”,他也乐意当“百搭”。诸如充当讲师用。社区的成文学校经常搞知识性培训,当一时找不到讲课老师时他就“滥竽充数”。他曾多次为保健知识讲座当担讲课任务。还代表居委参加街道办主办的健康知识竞赛,荣获集体二等奖。平时居委开会发言、表决心,与外单位结对汇报,往往有他充当“重头”;担当社区居委的一切书写工作,居委召开各种会议的横幅、宣传标语,逢年过节的春联,经常性的布告、通知成为他的“专利”。二块‘科普宣传专栏’一块黑板报从组稿、缮写到安放宣传专栏框,也有他常年包揽完成(如图)。尤其黑板报逐月更换雷打不动,楼道几十块小黑穗病也要常换常新,费时大的专栏出一刊要埋头四五天才能完也成;积极参与社区文娱活动。近年来,社区相继成立腰鼓队、歌咏队、舞蹈队。尤其是歌咏队,经常集中练唱、演唱。平时居委开会,他总是在会前会后引唱革命歌曲助兴,“老年节”、“三八妇女节”以及“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春节联欢,他总能是积极参与来个文娱节目取乐。在寒暑假关工活动中,组织中小学生教唱抗日歌曲和“八荣八耻”歌曲等。

  为和谐,把自已融入社区,面对困难练修养。通过多年来为社区服务,已经把自已牢牢扎根在社区融化在居民群众之中。“社区是我家,构建和谐社会靠大家”已是荆南社区的目标,也是他言行的准绳。前年,黄老师为社区向居民收保洁费,他用实际行动努力去这样做了。当初接受这个任务时,遭到老伴反对,朋友劝说。收保洁费一直被社区居委干部视为多年来最难啃的‘腊肉骨头,个个望而生畏。而黄老师决心已定,面对困难,力练修养,为构建和谐社区用行动来体现。在收保洁费的近个把月的时间里,他承受了一切困难,不仅每天起早摸黑等候居民的空隙,一层层跑,一户户上门,不计次数,而且还遇到许多难以忍受的各种耻辱:有讥讽挖苦的、冷眼、谩骂的,甚至于紧锁防盗门不让进门的,就是进门把他推出大门的等,有时气得要吃安眠药入睡。但他忍辱负重,没有为这些搞对立、伤和气,笑脸相迎,耐心说服。俗话说得好,精神所至,金石为开,他分配到的任务较好地如期完成了,与居民群众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此外,黄老师还十分关心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任关工委工作以来,关心指导青少年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慰问烈军属,走访残疾人家庭、困难家庭,使他们自小懂得怎样去关心人、帮助人,温暖人。在每年的寒暑假青少年活动中,他总是热情帮助,认真实施,通过各种活动,黄老师已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黄老师说:无论做什么事,我们要把握两条原则:就是做居民真正需要的事和做居民满意的事。(黄遨翔口述,东离整理)


上一篇:老干部马恒惕数病緾身仍写万言建议书
下一篇:楼道里的爱心使者——汪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