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 江永清
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岳母刺字”体现出精忠报国之情,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赃枉法,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能葬入包家的坟地。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正是这样好的家庭传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的纽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谈漠了家庭,忘记了家教,带坏了家风。有些人只注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教只是传授生活技能,忽视了道德思想教育的培养。有的视子女为“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老子成“儿子”,爷爷成“孙子”的现象,这些家庭忽视了对子女的正确引导,甚至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各种不良思想引入家庭教育,贻误子孙。试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和下一代?
老一辈革命家都很重视家教家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刘少奇任国家主席严厉地批评长女刘爱琴读大学要公车接送;李先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不许孩子经商;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曾与家人“约法三章,穿粗布衣,不准公车接送,严格按制督办任何事”;钟期光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子女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张震自己从不收礼品,同时也教育子女不许收礼;徐向前元帅说过;“我们这些人迟早总要离开人世的,如果不把后代教育好,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个家庭组成的,国是大家,家教关系子孙万代,关系社会兴衰,家风联着党风、政风、民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养好家风,是全社会家长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家长必须为社会应尽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