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公德与私德 戴锡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5-06-29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弘扬的道德观是以“私德”(一般指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而非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种种“公德”(一般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例如,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以“孝”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一个不孝的人,其他方面表现再美好再善良,都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所谓“孝”的实质便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私有化品德,也即“私德”。对于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或者跟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自然不用“孝”也不用管。因此,对于千年来接受“教化”这种私德熏陶的中国人而言,在家里,大家可能都是好父母、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但走出家门,都难免会吐痰、占座、插队、扔垃圾,公共场所抽烟、遛狗等,做不了好公民。

  上述那些不文明行为有个人素质的问题,但根子还是公共意识的缺失。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独善其身”是私德,“相善其群”是公德。我们不仅要在私德上有追求,更应在社会公德方面求建树,一事当前,首先应管住心中那把计较得失的小算盘,为人处世,要保持推己及人的清醒,养成换位思考的自觉。只有在心中建构起共同体意识,明确群己权界观念,才能用行动自觉争当文明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有所建树,文明之花才能开遍全市各个角落。

上一篇:树党员风范 做有为党员——学习十八大党章的认识与体会 戴锡南  
下一篇:民政局老干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