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 乐于奉献--记蒋云龙同志先进事迹
宜城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蒋云龙同志今年已77岁高龄,自退休以来,退休不退志,热心老干部党支部工作,乐于为社会事业发挥余热,乐于奉献,他总是这样说:“退休以后既要安度晚年,又不虚度晚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十多年如一日,克勤克俭,不辞辛苦,一心扑在老干部工作上,做出了显著成绩,多次被市、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和“双十佳”党员,1998年他所在的老干部支部还被评为江苏省和全国先进老干部党支部。 一、做党委的好参谋 蒋云龙同志自1990年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深深体会到党委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必须争取主动,当好参谋,做到领导没有想到的事能建议做,领导没有时间做的事能主动做,领导交办的事和支部经常性的工作能积极做。勤请示,勤汇报,出主意,提建议,当参谋,做助手,尽量减少领导麻烦。如每季度一次的情况通报会都要由党委主要领导向老干部通报情况,总能做到预先安排,早作准备。 支部的一些重要活动如参观考察等都能事先拿出方案经党委同意后再办。如房改住房补贴,当市里决定暂停兑现后,他根据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向党委提出对患有癌症重危的老干部给予特殊照顾,提前兑现的建议,得到党委的重视与支持,几年来共有7名老干部生前享受到了房改补贴提前兑现的照顾,当住房补贴款送到病榻前时,他们无不热泪盈眶,感激万分。为了支持镇的经济发展,他还搜集宜城镇籍在外工作的乡贤共400多人的工作单位、职务、通讯地址等,提供给党委、政府,编印成册,发给各有关单位,拓宽信息渠道,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二、做老干部的知心人 蒋云龙同志自担任镇老干部支部书记以来,除经常性地组织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外,还经常与老干部开展谈心活动。走访老干部家庭,拉家常、谈思想,许多老干部家属为了家务事也乐意找他反映,要求帮助解决。由于他平时对老干部思想工作做得深、细、实,因此他对支部70多位老同志的思想、身体、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有老同志因病住院,他总是自己带慰问品多次到医院看望,有时还与医生一起商量治疗方案和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有的则及时向党委领导汇报,陪同领导一起看望。如有一次下雨天,他到一位老干部家去走访,看到这位老同志正在用脸盆装水,原来房屋年久失修,多处漏水,他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党委领导汇报,第二天,党委就派人实地勘察,并很快就将房子修好了。总之,他热心为老干部服务的事例枚不胜举,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是老同志的“知心人、贴心人”。 三、做社会事业的热心人 蒋云龙同志自退休以后,比在职时还忙,连双休日、节假日都没有,他担任多个社会职务,除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外,他还担任关工委主任、老年协会会长、市退休干部协会宜城分会会长和荆溪诗社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等10多个社会职务。他担任镇关工委主任10多年,为关工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材料曾多次被《中国火炬》等杂志刊用推广。他还多年为5名特困学生解决就学难的困境。特别是当得知他已扶助二年的高中学生吴俊峰去年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钱到校报名后,他便冒着酷暑高温,东奔西走,多方求助到6800元,圆了这个学生的大学梦,并且还将继续支助他直至他大学毕业。镇关工委连续多年被无锡市、宜兴市评为先进集体,他自己也被评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他爱好搜集编写宜兴历史文化资料,退休以来,他已搜集整理的宜兴历史资料不少于600多万字,其中他花了一年时间用蝇头小楷手写了一部60多万字的重刊《宜兴县旧志》。此外他还搜集了历代名人咏宜兴诗词1800多首、历代和当代宜兴人物6000多人以及宜兴风物、民间传说等资料,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诗词有200多篇。合编出版的著作有《江苏艺文志·宜兴卷》、《古诗咏宜兴》、《程适诗词选》、《宜兴人物志》上、中册、《宜城革命风云录》、《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今年又为宜兴城市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底蕴而合编出版了《阳羡古城揽胜》一书。所有这些,说明了蒋云龙同志生活丰满,老有所为,乐于奉献,为社会做出了有益贡献。
宜城镇组织人事办公室 二○○四年五月八日 |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