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宜兴 石全坤
“生态文明”,是继党的十七报告之后,十八报告再次论及的大课题,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本人工作40余年,其中最后10年从事环保事业,对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宜兴颇有感受。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宜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党、全军、全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我们宜兴是个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好地方,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黑客的赞颂。然而,勿庸讳言,在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也或多或少走过一些弯路。一度时期,有的地方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炮声隆隆,粉尘飞扬;有的地方小化工、小冶炼、小水泥、小轧石、小印染等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小企业遍地开花,弄得宜兴的蓝天少了、空气混了、河水脏了、山体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环境面貌,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桂冠。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持之以恒不动摇。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荣誉只是一个标志,并非最终目的。打造美丽宜兴,归根结底还要坚持不懈地在优化生态环境上下真功夫。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宜兴,是提升我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连续保持在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慕名前来视察参观、学习取经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为打造“美丽宜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照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对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市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污染总量减排、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受产业结构、入境水质、河道自净能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城乡仍有部分劣五类甚至黑臭河流,汽车尾气污染源迅速增加,部分企业气味扰民,整体大气环境质量较为严峻,农村环境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推动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精细工业企业,致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形成更具陶都特色的生态经济、生态品牌,才能进一步增强宜兴的综合竞争力。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宜兴,是关系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既事关当前的民生福祉,又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既是各级领导的根本职责,也是平民百姓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退休的环保战士,虽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为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老环保也可以老有所为,争取当好“三大员”,即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保护环境的监督员、绿色生活的示范员,为打造“美丽宜兴”贡献微薄之力。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